社会科学辑刊 ›› 2000 ›› Issue (5): 52-56.

• 经济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按劳分配的传统释义与理论新建

武绍春   

  1.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22
  • 收稿日期:2000-03-20 出版日期:2000-09-15 发布日期:2018-11-13
  • 作者简介:武绍春(1953-),男,吉林梅河口人,副教授,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 Received:2000-03-20 Online:2000-09-15 Published:2018-11-13

摘要: 现在通行的观点对按劳分配的解释存在重大理论误区,主要是:只认为公有制企业才是按劳分配,其他劳动收入都不属于这个范畴;没能反映无产阶级的阶级纲领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社会主义原则;形而上学地看待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以这种理论作指导,必将使劳动分配的实践出现混乱,因而必须科学定义按劳分配并进行理论新建。科学的定义可以是:付出劳动,实现价值,获得相应的收入。据此,应承认我国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范畴。

关键词: 按劳分配, 理论误区, 科学定义, 理论新建

中图分类号: 

  • F014.2

〔1〕宫希魁.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必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1996, (5) .
〔2〕陈星. 各尽所能按劳动效果分配〔J〕. 江西社会科学, 1983, (3) .
〔3〕卢家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J〕. 桂海论丛, 1996, (6) .
〔4〕蔡继明. 按贡献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 人民论坛, 1998, (4) .
〔5〕肖玉明. 论按劳分配内涵的演变及其实质〔J〕.党政干部论坛, 1997, (11) .
〔6〕马伯钧. 按新价值分配和企业生产目的〔J〕. 天府新论, 1997, (4) .
〔7〕冯义标,靳其元. 走出劳动力是否商品之争的误区〔J〕. 晋阳学刊, 1997, (2) .
〔8〕牛德生. 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 (2) .
〔9〕蒋学毛. 论全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运作〔J〕. 社会科学探索, 1998, (5) .
〔10〕姚先国, 郭继强. 按劳分配新解: 按劳动力产权分配〔J〕. 学术月刊, 1997, (5) .
[1] 孙浩进. 财富分配的历史与现实--兼论缓解当前分配矛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126-130.
[2] 任太增. 市场分配论--兼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64-7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