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4): 8-11.

• 编辑视野中的马克思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哲学如何"介入现实"与"隐性批判"

贾红莲   

  1. 《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100732
  • 收稿日期:2007-05-18 出版日期:2007-07-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贾红莲(1968-),女,山西翼城人,哲学博士,编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7-05-18 Online:2007-07-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面对时代转型与变迁的实践和现实, 当前的哲学研究似乎逐渐失去了"介入现实" 的冲动和力量。为了摆脱哲学在回应现实中的失语, 哲学家一是要在" 介入现实" 中, 努力促成哲学视域与哲学叙事话语方式的创造性转换, 二是要正视在权力、资本、正义的现代性角逐中正义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 发挥哲学的" 隐性批判"精神, 以守望边缘正义的批判性立场在新的现代性价值观体系构建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哲学, "介入现实", "隐性批判", 视域, 叙事

中图分类号: 

  • B01
[1]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2]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3] 徐大军. 《金瓶梅词话》叙事建构的文艺渊源刍议——以取径武松打虎故事的属性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00-210.
[4]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5]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6] 田毅鹏. 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抗击疫情体系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9-27.
[7] 张法. 作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性”:起源、演进、内容、特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21-29.
[8] 黄琳. 朱熹的“气质”与“恶”思想简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39-44.
[9] 胡友峰. 论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叙事伦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92-200.
[10] 刘进田. 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22.
[11] 袁祖社. 思想对于现实的守正逻辑辩证——基于马克思公共哲学的诠释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49-56.
[12] 罗骞.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7-68.
[13] 彭亚非. 论中国叙事文学传统中虚构观念的形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84-196.
[14] 晏辉. 话语哲学与意志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3-23.
[15] 臧峰宇. 比较哲学的时代内涵与创新愿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24-2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