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跨文化交流这一广阔语境中, 翻译不再是对原文机械的仿作, 翻译推动着世界文化前进, 在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译文本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译者身份的正确定位有助于翻译地位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
〔1〕〔2〕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 .127 . 〔3〕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 ledge , 1993 .163-164 . 〔4〕Benjamin, W.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A〕.Trans . Rainer Schultze, John Biguenet.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C〕.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92 .173 . 〔5〕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 . 〔6〕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 〔7〕〔8〕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416 , 3 . 〔9〕Lefevere, A.Translation , Rewriting and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 : Rout ledge, 1992 .10-12 . 〔10〕庄绎传.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7 . 〔11〕赵毅衡.远游的诗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11 . 〔12〕许均.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18 . |
[1] | 丹尼斯·金普尔, 张喜华. 改变如何发生?——一种不同的文化研究方法的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76-80. |
[2] | 马驰. “改造空间”:跨文化交流的新视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81-83. |
[3] | 黄一. 瑞恰慈与中国文论现代化进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68-176. |
[4] | 陈海涛. 唐代"泼胡乞寒"习俗考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113-118. |
[5] | 申友良. 蒙元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马可。波罗游记》史事探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99-104. |
[6] | 王晋隆, 张洁. 唐诗在日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6): 127-1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