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
-204
. |
[2] |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
-66
. |
[3] |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
[4] |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 |
[5] |
邱海平.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6
-9
. |
[6] |
何自力. 关于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
-12
. |
[7] |
谢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致力于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3
-15
. |
[8] |
〔澳〕罗兰·博尔臧峰宇, 臧峰宇译, 李萍译校. 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2
-31
. |
[9] |
郇庆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方法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5
-10
. |
[10] |
王雨辰. 生态文明的四个维度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1
-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