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野草》与鲁迅对《苦闷的象征》的翻译, 已有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对鲁迅《野草》的影响上。对于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与鲁迅创作的《野草》在翻译意图与创作意图、翻译策略与创作策略、翻译风格与创作风格的互文性关系却一直没有人涉及。事实上, 鲁迅的《苦闷的象征》的翻译与《野草》具有非常明显的互文性。在翻译与创作的意图上, 二者都在借苦闷的表现呼唤健全的人性。在翻译与创作的策略上, 二者都倾向于与理想读者的对话。在翻译与创作风格上, 二者都呈现出了艰深、晦涩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
〔1〕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947 . 〔2〕〔3〕〔7〕〔8〕〔10〕〔15〕鲁迅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31 , 232 , 232 , 273 , 232 , 232 . 〔4〕〔5〕〔6〕鲁迅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9 , 29 , 30 . 〔9〕鲁迅.给瞿秋白的回信〔A〕.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25-226 . 〔11〕鲁迅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57 . 〔12〕〔13〕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382 , 382 . 〔14〕鲁迅.玩笑只当玩笑〔N〕.申报。自由谈, 1934-07-25 . |
[1] | 王立. 明清灾害文学书写与御灾信仰的精神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33-39. |
[2] | 贺书霞. 农户分化、风险策略与农业风险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03-108. |
[3] | 李政,杨思莹. 东北地区潜在红利开发与系统性振兴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67-77. |
[4] | 何曼青. 外资质量与效益数据分析下的利弊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58-64. |
[5] | 祁志祥. 风骨与平淡: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美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75-81. |
[6] | 熊新发.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趋势下的雇主策略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04-108. |
[7] | 孙宽宁,徐继存.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复兴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7-51. |
[8] | 李立,胡静波.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65-68. |
[9] | 李凌燕. 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23-27. |
[10] | 范淼. 司法定量模式引入的困境与解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72-76. |
[11] | 陈定家. 互文性与开放的文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65-170. |
[12] | 吴光正. 《三国演义》的政治神话与创作意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75-179. |
[13] | . 基于质素特征分析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71-74. |
[14] | . 新世纪都市情感小说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7-212. |
[15] | . 祈使句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27-2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