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4): 197-201.

•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八股文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演进--以明清戏曲创作为例

邱江宁   

  1.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 收稿日期:2006-05-05 出版日期:2007-07-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邱江宁(1973-),女,江西南城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6-05-05 Online:2007-07-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八股文集合古今骈散的菁华, 受到各种文学形式的影响, 且作为读书人的进取之资, 为人们年深日久地修习, 所以又对各种文体影响深远。曾经地位卑弱的戏曲在八股制艺的影响下, 历经深为八股制艺浸染的文人的改进, 艺术创作由粗转精。

关键词: 八股文, 戏曲, 演进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周作人.看石集论八股文〔A〕.理性与人道---周作人文选〔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81 .
〔2〕于慎行. 山笔麈〔M〕.康熙十六年补刻本.
〔3〕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戏曲〔J〕.文学遗产, 1990 ,(2).
〔4〕汤显祖全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9 .1696 .
〔5〕魏青.汤显祖和八股文〔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
〔6〕〔7〕〔8〕〔9〕〔10〕〔11〕〔12〕〔15〕李渔.闲情偶寄〔A〕.李渔全集:第十一卷〔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10-11 , 64 , 4 , 4 , 9 , 10-11 ,10 , 64 .
〔13〕〔14〕〔16〕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1 , 11 , 11 .
〔17〕章培恒.中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484 .
〔18〕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叙事结构的演化〔J〕.求是学刊, 2004 ,(1).
[1] 杜桂萍. 元明清杜甫题材的戏曲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0-65.
[2]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3] . 同源而异派——古典戏曲理论对诗歌理论的“因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1-206.
[4] 杜桂萍. 论蒋士铨与乾嘉时期戏曲家的交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19-226.
[5] 赵毓龙, 胡胜. 论张大复《钓鱼船》对“刘全进瓜故事”的改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37-241.
[6] 李群. 近代中国“悲剧”观的引入、形成与日本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197-202.
[7] 惠雁冰. 从港台学界对“样板戏”的评价看真实与遮蔽的另一种形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205-208.
[8] 薛勤. 清末民初东北叙事文学的现代文类演进和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19-222.
[9] 陆林. 试论清初戏曲家龙燮及其剧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32-237.
[10] 姜国刚, 衣保中. 循环经济范式演进的动力机制与系统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04-108.
[11] 王焕祥, 李静.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演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87-90.
[12] 隋丽. 中国现代文学生态主题的演进与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98-200.
[13] 李芳. 改革以来中国特区私有财产权演进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49-52.
[14] 李占鹏. 20 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84-188.
[15] 王景丹. 话剧语体与话剧对戏曲的偏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99-20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