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科的历史观包含着许多富有创新性的见解。他从自己的时间观出发, 论述了历史的事件性、叙事性、文学性和意义的开放性特点, 批判了传统历史观中的二元对立, 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辩证联系。利科的历史观不但是对先前各种历史观的综合发展, 也是对他自己解释学哲学存在论的有力注释。
中图分类号:
〔1〕〔2〕〔7〕〔9〕〔10〕〔14〕Paul Ricoeur, Time and Narrative,Vol.3, trans.by Kathleen McLaughlin and David Pellauer,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pp.112, 114, 112, 119,152, 179. 〔3〕〔4〕〔5〕〔6〕保罗· 利科:《历史与真理》, 姜志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 第62、67, 66、73页. 〔8〕〔11〕〔13〕〔15〕Paul Ricoeur, Time and Narrative, Vol.1,trans.by Kathleen Blamey and David Pellauer,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pp.154, 64, 164, 72. 〔12〕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 洪汉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年, 第380页. |
[1] | 史桂芳.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41-151. |
[2] | 任东景. 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的哲学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43-45. |
[3] | 胡玉伟. “太阳”·“河”·“创世”史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再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72-177. |
[4] | 马捷莎. "超越"还是"回复"--与《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一文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9-14. |
[5] | 武少民, 郑瑞侠. 论韩非的历史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108-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