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管理活动既是文化力量———尤其是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的产物, 同时又是特定文化的一个过程。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在整个历史进程中, 受特定文化价值准则的影响, 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准则。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出发, 文化的演进是渐进的, 一种文化不是消灭另一种文化而产生的, 而是在一种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对立统一、矛盾转化, 最终成为社会的主流。而反映特定文化的管理思想也是在不断的对立统一中发展、完善, 最终形成关于特定人性条件、特定组织、特定环境下的管理观。这些管理观是普适的, 除了有文化演进规律的基础外, 还因为产生这些管理观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依然存在, 一些适应当前社会条件的管理观仍然可以从以前的管理观那里找到处理问题的启发和演进的力量。管理学的本质是普适性的, 而且是根本上的普适性。
中图分类号:
〔1〕PaulMilgrom, John Roberts, Economics, Organization andManagement, N.[J].:Prentice Hall, 1992. 〔2〕张军:《国企改革与经济学家的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9月2 日. 〔3〕Fabian, Frances Hauge, “ Keeping the tension: pressurestokeepthe controversy in the managementd is ciplin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 〔3〕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年. 〔4〕黄群慧:《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分工、方法差异及相互借鉴》, 《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2期. 〔5〕丹尼尔· 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 〔7〕恩格斯:《反杜林论》,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年. 〔8〕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9〕罗珉:《现代管理学》,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0〕林曦、张闯:《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一个科学思想史的观点》, 《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11期. 〔11〕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 |
[1] | 殷曼楟. 视觉研究中知觉心理学间接知觉论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49-59. |
[2] | 潘屹. 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0-106. |
[3] | 王峰. 齐马蓝、布里洛盒子与人类主义艺术的破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70-178. |
[4] | 孙文宪.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83-191. |
[5] | 毛振阳 乔瑞金.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69-80. |
[6] | 黄鸣奋. “活法”三义:当代西方新媒体艺术宣言例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75-183. |
[7] | 陈立新. 中国经验与现代性的拓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38-45. |
[8] |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
[9] | 李雷. 社区权力场域与公共艺术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95-200. |
[10] | 程广云. 形而上学终结与科学一体化——重估《自然辩证法》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的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52-159. |
[11] | 罗俏鹃, 秦明利. 阿甘本对丹托艺术本体论问题的“回应”与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77-182. |
[12] |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
[13] | 张俊山. 透视生产总值及经济增长的经济涵义和社会性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24-139. |
[14] | 王伟光.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型智库建设——在东北“三省一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暨新型智库建设研讨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8. |
[15] | 任秋娟.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采探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26-1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