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2): 37-39.

• 哲学元问题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神圣世界的消解与生活世界的开启---宗教批判视阈中现代性的生成

刘艳   

  • 发布日期:2018-11-21
  • 作者简介:刘艳, 1978 年生, 哲学博士, 华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福建泉州362021 )。
  • 基金资助: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7006S)

  • Published:2018-11-21

摘要: 基督教文化所形成的神圣世界对世俗社会的绝对控制决定了近代西方现代性的生成必须经过近代思想家以宗教批判消解神圣世界的过程。神圣世界的特征决定了宗教批判消解神圣世界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教会的批判与对宗教理论的批判。宗教改革、哲学批判最终完成了消解神圣世界的任务, 与此同时, 世俗社会逐步摆脱神圣世界的控制, 现实世界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存在方式成为人关注的重要问题, 生活世界随之开启。于是, 现代性生成的过程便表现为宗教批判消解神圣世界、开启生活世界的过程。

关键词: 神圣世界, 生活世界, 宗教批判

中图分类号: 

  • B9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第545 页.
〔2 〕科林布朗:《基督教与西方思想》第1 卷,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76 页.
〔3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 第9 、2 页.
〔4 〕施特劳斯:《耶稣传》第1 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年, 第222 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第589 页.
〔6 〕B. A. 马利宁、B. H. 申卡鲁克:《黑格尔左派批判分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年, 第66 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236 -237 页.
[1] 张曙光. 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及其超越——价值哲学的问题意识及学术进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14.
[2] 黄亚明.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何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22-26.
[3] 张典. 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历史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24-27.
[4] 贾英健. 马克思生活世界观的精神实质及价值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4-10.
[5] 叔贵峰. 论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宗教批判的历史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41-44.
[6] 贺来. 辩证法对话维度的当代复兴---从伽达默尔解释学与辩证法的深层结合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4-11.
[7] 韩文君.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5-20.
[8] 何林. 许茨与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9-2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