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2): 38-48.

• 国有经济理论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公有企业相对私有企业的效率占优性

王今朝   

  • 出版日期:2017-03-15 发布日期:2018-07-27
  • 作者简介:王今朝,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2)。
  • 基金资助:
    2015年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JJD790024)

  • Online:2017-03-15 Published:2018-07-27

摘要: 公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在运行机制上有根本性的区别,他们的利润动机强度不同、资源共享程度不同、工资激励力度也不同。在利润动机上的有所不为、在资源共享上最大限度的集体主义以及劳动成果共享使得国企这种制度安排在效率上占优于私企。在现实中,庞大的市场使得中国公有企业无需与西方私企全面竞争。而在需要与西方企业激烈竞争的领域,国企所拥有的"鼓鼓钱袋"为国企提供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足以弥补它的现实劣势。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看,公有企业相对私有企业无疑是效率占优的。

关键词: 公有企业, 私有企业, 效率, 占优

中图分类号: 

  • F121.21

〔1〕刘瑞明:《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一个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13年第11期.
〔2〕丁冰:《再论正确看待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2期.
〔3〕楚序平:《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任务》,《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年第6期.
〔4〕肖斌:《“国企低效论”辨析》,《求是》2016年第9期.
〔5〕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46-370页.
〔6〕《国有企业效率评价中必须考虑的五个变量》,《现代国企研究》2014年第13期.
〔7〕保罗·克雷格·罗伯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失败:写给全世界的新经济学》,秦伟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第97页.
〔8〕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王肖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88页.
〔9〕埃里克·S.赖纳特:《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杨虎涛、陈国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4页.
〔10〕泰勒尔:《产业经济学》,马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00-502页.
〔11〕乔万尼·阿里吉:《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系》,路爱国、黄平、许安结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0页11〕乔万尼·阿里吉:《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系》,路爱国、黄平、许安结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12〕〔13〕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54-456页.
〔14〕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赵睿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30页.
〔15〕〔17〕盖瑞·J.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王勇、赵莹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10页.
〔16〕Tassy,G.,“Competing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he Need for Improved Growth Models and Polici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28 no.1(2014), pp. 27-48.
〔18〕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陈志俊、李艳、单艳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5页.
〔19〕J.丁伯根:《生产、收入与福利》,何宝玉、刘铧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202、208页.
[1] 朱富强. 产权的人本共进与国有企业改革--基于理论与实践维度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49-57.
[2] 严汉平, 白永秀. 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及边界的确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73-77.
[3] 宫秀芬. 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改造的主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78-8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2] 袁济喜. “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87 -194 .
[3]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 -204 .
[4]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 -66 .
[5]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6]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
[7] 邱海平.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6 -9 .
[8] 何自力. 关于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 -12 .
[9] 谢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致力于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3 -15 .
[10] 〔澳〕罗兰·博尔臧峰宇, 臧峰宇译, 李萍译校. 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2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