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2): 102-108.

• 法制文化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普通法"关系"的发展与历史解析

李栋   

  • 出版日期:2017-03-15 发布日期:2018-07-27
  • 作者简介:李栋,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064)。

  • Online:2017-03-15 Published:2018-07-27

摘要: 普通法法律中心观念是"关系","关系"来源于中世纪的"土地保有制",这种制度成为普通法"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不仅在私法中体现了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也促进了公法理论的进步,这为后来的社会契约思想打下了基础。在社会化日益增强、极端个人主义弊端凸显的近代法律中,普通法的"关系"又重新复归,其中以庞德为代表的法学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使"关系契约"体现在法律观念中,普通法"关系"具有时空性,其本质体现了整体观念、系统观念,能够抑制个人主义,实现个人利益之间分配的平衡,体现了法律主体的社会人假设和社会权利救济功能。

关键词: 普通法"关系", 个人意思主义, 英美法, 大陆法

中图分类号: 

  • DF09

〔1〕〔12〕〔15〕〔16〕〔17〕〔18〕〔26〕〔31〕〔32〕罗科斯·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1、16、17、16-17、109-111、108-109、7-8、107、10页.
〔2〕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97页.
〔3〕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62页.
〔4〕〔5〕李红海:《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1、151页.
〔6〕〔10〕F. W. Maitland, 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pp.144, 25-36.
〔7〕〔9〕咸鸿昌:《英国土地法律史——以保有权为视角的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30页.
〔8〕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李玉成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36页.
〔11〕F. Pollock, F. W. Maitland,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aw Before the Time of EdwardⅠ,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pp. 282-290.
〔13〕理查德·派普斯:《财产论》,蒋琳琦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27页.
〔14〕约翰·莫里斯·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83页.
〔19〕〔33〕〔34〕〔35〕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62-92、71-73、25-26、158页.
〔20〕〔21〕刘承韪:《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嬗迭与现代发展——以英美契约法为核心的考察》,《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
〔22〕〔23〕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潘勤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4年,导言,第3-4页.
〔24〕季卫东:《关系契约论的启示》,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页.
〔25〕G. Gottlieb,“Relationism:Legal Theory for a Relational Societ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vol. 50,(1983), pp.611-612.
〔27〕P. S. 阿蒂亚:《英国法中的实用主义与理论》,刘承韪、刘毅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19页.
〔28〕孙良国:《关系契约理论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56页.
〔29〕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夏勇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663页.
〔30〕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潘勤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页.
[1] 苏敏华.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被害人赔偿与补偿程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79-84.
[2] 王淑敏. "一带一路"的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85-89.
[3] 房文翠. 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法律统一适用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0-95.
[4] 徐晓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法推动婚俗改革的实践--以侗族、苗族的碑文资料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9-116.
[5] 徐爱国. 巫术入罪与去罪--一个法律史视角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37-141.
[6] 郑全红. 民初女子财产继承权的变迁--以大理院判例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42-149.
[7] 朱红林. 史与秦汉时期的决狱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50-155.
[8] 霍存福.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22-31.
[9] 祖伟.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32-39.
[10] 王帅一. 明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关系:土地契约的多样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79-80.
[11] . 黄岩诉讼档案状词真实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4-98.
[12] 苏亦工. 康熙朝《刑部现行则例》的修颁时间、传本及特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2-106.
[13] 刘志松. 清代河工贪冒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7-11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2] 郭渊. 民国时期政府对领海制度的讨论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93 -100 .
[3]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 -118 .
[4]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5]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 -204 .
[6]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 -66 .
[7] 晏辉. 伦理辩护与批判:城市化及其伦理后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7 -74 .
[8] 张辉. 海上石油开发装置所致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限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2 -117 .
[9]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10]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