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4): 158-164.

• 艺术观:本质与规范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宋初诗人对白居易的追摹与接受

尚永亮   

  • 出版日期:2009-07-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尚永亮, 1956 年生, 文学博士,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 )。

  • Online:2009-07-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白居易及其诗歌在宋初受到群体的认同和仿效, 与宋初君臣的游乐之风、统治者对白居易的褒扬、馆阁词臣崇尚浅易的诗学趣味以及白氏遗迹对活动在洛阳一地文人集团的浸染均有直接关联, 而陶榖、李昉、李至、徐铉、晁迥、释智圆, 特别是王禹偁等诗人对白居易的多方面追摹, 则是白诗接受浪潮中的重要推动因素。考察宋初诗人对白诗的接受, 主要表现为闲适、讽谕两大类型诗歌的创作, 而其共同特点, 乃在于唱和形式的汲取和摹拟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 宋初诗人, 白居易, 接受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 〕〔4 〕徐铉:《徐骑省集》卷十八、卷二八,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年, 第182 、272 页.
〔2 〕董诰等:《全唐文》卷八六三, 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 第9051 页.
〔3 〕〔10 〕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一四五,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年, 第1305 、1238 页.
〔5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3页.
〔6 〕〔21 〕〔22 〕〔23 〕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卷十、卷十三、卷七、卷七, 《四部丛刊》本,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2 年, 第17 、2 、1 、3页.
〔7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十一, 《四部丛刊》本,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2 年, 第11 页.
〔8 〕宋祁:《景文集》卷六十一, 《丛书集成初编》本,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第826 页.
〔9 〕〔12 〕〔13 〕〔14 〕〔15 〕〔16 〕〔17 〕〔18 〕晁迥:《法藏碎金录》卷五、卷四、卷六、卷七、卷十、卷十、卷九、卷五,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年, 第503 、484 、523 、540 、598 、599 、577 、503 页.
〔10 〕脱脱等:《宋史》卷三○五《晁迥传》, 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 第10086 页.
〔19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第398 页.
〔20 〕林浦:《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三, 《四部丛刊》本,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2 年, 第38 页.
〔2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第167 页.
〔25 〕泽畸久和:《宋诗自注所引の白居易关系资料》, 《白居易研究年报》, 勉诚出版,2006 年第7 号, 第234 页.
[1] 周启超. 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文论的中国之旅--以"陌生化学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90-199.
[2] 蒋元涛. 海洋运输企业物联网采纳行为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86-192.
[3] 李雷. “微时代”的文艺生产与审美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38-143.
[4]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5] 高日晖. 《水浒传》传播接受史上的政治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70-175.
[6] 杨再喜. 宋代接受视野中的“韩柳”并称论及其文化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34-236.
[7] 马友平. 读者本位:本雅明艺术思想中的接受之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175-178.
[8] 史清竹. 合理的可接受性———普特南内在实在论真理观试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36-38.
[9] 杨再喜. 同官尽才俊,偏善柳宗元———析论韩愈在柳宗元接受史上的奠基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46-249.
[10] 沈文凡, 孟祥娟. 唐代诗韵之明人接受文献初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243-248.
[11] 刘丽. 从音乐的角度看白居易的《琵琶行》[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78-181.
[12] 杨再喜. 柳宗元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98-201.
[13] 赵小琪. 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63-169.
[14] 孟庆丽. 韩非子以“用”为本的言意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139-142.
[15] 赵淑平. 乐府诗的绝唱--唐代乐府诗成就探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66-16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