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年卢卡奇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现代性辩证法而出现的, 为我们揭示出历史本身从实体到主体的辩证运动过程。他的这种现代性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层面上的现代性批判话语, 更包含着本体层面上的某种超越机制。在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维度方面, 卢卡奇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而其现代性批判只有置于整体的现代性辩证法理论中才能获得完整的理解。如果将现代性辩证法理解为一个整体的东西, 那么现代性批判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由于卢卡奇的现代性辩证法是以思辨的方式来完成的, 他的“ 阶级意识”与黑格尔的“ 绝对精神” 一样, 为我们上演了一个阶级的精神成长历程, 这就注定了“ 物化” 理论的失败。
中图分类号:
〔1〕洛克莫尔:《论在马克思主义之后恢复马克思》, 转引自聂锦芳:《清理与超越》,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240 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年, 第89 页. 〔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 卷,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341 页. 〔4〕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 第231 页. |
[1] | .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意义及其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31-36. |
[2] | 倪瑞华. 马克思对资本的生态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4-17. |
[3] | 闻晓祥. 评析哈耶克对现代性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31-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