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2): 22-24.

• 哲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态哲学视域:绿色科技的时代规范与研究进展

包庆德   

  •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包庆德, 1960 年生, 历史学博士,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科技是把双刃剑, 它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绿色科技正是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不断加大的过程中凸现出来的, 其实质是一种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 是当今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它要求一切有害于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受到严格限制直至淘汰出局, 而无害于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得到高度重视直至推广普及, 从而加速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进程。

关键词: 绿色科技, 生态时代, 环保政策, 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N031

〔1〕潘岳:《探索生态科技之路》,《深圳商报》2004 年6 月3 日.
〔2〕陆艾艾:《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 《经济日报》2004 年11 月18 日.
〔3〕H·W·刘易斯:《技术与风险》,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4 年,第5 页.
〔4〕万以成、万岍选编:《新文明的路标》,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第38 -39 页.
[1] 刘静暖.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16-124.
[2] 徐家良. 中国社区基金会关系建构与发展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58-64.
[3] 徐家良, 卢永彬, 赵璐. 中国基金会治理核心评估内容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84-89.
[4] 陈清华.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流通渠道优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62-64.
[5] . 中国重化工关键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以辽宁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97-101.
[6] . 可持续发展技术观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0-114.
[7] 程广云. 生态文明:观念·规范·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5-10.
[8] 杜秀娟.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57-59.
[9] 代英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地区家庭为样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59-162.
[10] 葛庆敏. 论可持续发展观与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的基本理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62-64.
[11] 郭将. 可持续发展持续性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00-103.
[12] 姜国刚, 衣保中. 循环经济范式演进的动力机制与系统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04-108.
[13] 赵玉红, 刘佳杰, 兰晓红. 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与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25-128.
[14] 韩东太, 杨扬. 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关于辽宁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97-100.
[15] 曹锦秋. 循环经济立法价值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60-6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