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2): 60-62.

• 法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循环经济立法价值论

曹锦秋   

  •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曹锦秋, 1963 年生, 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辽宁沈阳110036)。

  •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循环经济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形态; 循环经济立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保障。循环经济立法所确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律价值, 必将对传统的法律价值体系起到充实和更新作用, 并因此影响法制建设, 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完善的法律机制, 确保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把和谐社会建立在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之中。

关键词: 循环经济立法, 人与自然和谐,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 D901

〔1〕张文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中国法学》2006 年第1 期.
〔2〕曹明德:《生态法原理》,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第1页.
〔3〕〔6〕郑少华:《人与自然和谐:循环经济法的意义》,《法学》2007 年第3 期.
〔4〕余德辉、王金南:《“ 循环经济” 好在哪里》,《经济日报》2001年12 月16 日, 第2 版.
〔5〕吴季松:《循环经济》,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年, 第7 页.
〔7〕吕忠梅:《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法商研究》2007 年第1期.
〔8〕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1995 年第4 期.
〔9〕潘岳:《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 http ://www.people.com.cn/,2004 年10 月28 日.
[1] 袁祖社. “五大发展理念”与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人类“发展悖论”和“发展异化”难题之时代性破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16.
[2]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7.
[3]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4] 崔秋锁. 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哲学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1-20.
[5] . 价值观念与价值观念评价体系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37-40.
[6] . 转型与嬗变: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价值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33-36.
[7]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19.
[8] 张首先, 刘延刚. 生态责任价值观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36-38.
[9] 王利民, 于德江.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民法价值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70-73.
[10] 龚红月, 罗吉平. 解读文化情境中的家庭行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47-51.
[11] 孙伟平. 东亚价值观的基本特质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37-42.
[12] 张兴国. 东亚价值观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21-26.
[13] 姜晓秋. 论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32-36.
[14] 邹千江. 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存在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43-46.
[15] 王刚. 后家用轿车时代三种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关于中国进入家用轿车时代发展战略之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36-3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