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卢照邻《乐府杂诗序》等文章中阐发了唐诗由初唐向盛唐转关时期的重要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与乐府诗的传承与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纵向上反映了南朝至盛唐乐府诗创作的传承情况,在横向上反映了初唐时期包括乐府诗创作在内的诗歌创作的雅化追求。
中图分类号:
〔1〕〔2〕〔10〕《卢照邻集》第6 卷, 徐明霞点校:《杨炯集、卢照邻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 第74 -75 、71 -72 、71 页. 〔3〕吴相洲:《唐诗十三论》,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 年, 第77-103 页. 〔4〕胡震亨:《唐音癸签》第13 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第133 页. 〔5〕《杨炯集》第3 卷, 徐明霞点校:《杨炯集、卢照邻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 第34 -39 页. 〔6〕陈熙晋笺注:《骆临海集笺注》第7 卷, 北京:中华书局,1962 年, 第220 -224 页. 〔7〕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46 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第142 页. 〔8〕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74 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第193 页. 〔9〕董诰等编:《全唐文》第180 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第1836 页. 〔11〕高棅:《唐诗品汇》,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12〕杜佑:《通典》第146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95 年, 第3717页. 〔13〕〔14〕〔15〕唐太宗:《颁示礼乐诏》, 董诰等编:《全唐文》第6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 第70 页. 〔16〕吴兢:《贞观政要》第7 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第222 页. 〔17〕魏徵:《隋书》第76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73 年, 第1730页. 〔18〕令狐得:《周书》第41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71 年, 第744 -745 页. 〔19〕唐太宗:《帝京篇·序》,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1 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第22 页. 〔20〕〔21〕〔22〕董诰等编:《全唐文》第268 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 第2723 、2866 、3165 页. |
[1] | 周苇风. 论雅乐对《诗经》文本形式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72-175. |
[2] | 胡旭. 2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鸟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142-148. |
[3] | 赵淑平. 乐府诗的绝唱--唐代乐府诗成就探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66-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