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5): 32-34.

• 新中国美学60年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共生与文化伴生

王巨山   

  • 出版日期:2009-09-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王巨山, 1979 年生, 历史学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讲师(浙江金华321000)。

  • Online:2009-09-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不断推进, 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越来越倾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保护", 各地纷纷划定非遗文化生态区, 并对非遗项目采取"原生态"和"生产性"保护方式, 以达到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延续。透过这些措施和方法, 我们可以把非遗项目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归纳总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共生与文化伴生;在非遗保护中应注意观察非遗项目与区域文化系统内其他文化之间的横向与纵向关系, 否则活态的文化遗产可能会在保护的名义下成为文化的孤岛和碎片。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文化, 共生, 伴生

中图分类号: 

  • G0

〔1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山东大学,2007 年.
〔2 〕刘魁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刍议》, 陈华文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一辑,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年.
〔3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卢现祥 孙梦泽. 提高中国内需的结构性改革:内在逻辑、结构失衡与改革举措[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37-147.
[3] 唐要家. 数据产权的经济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98-106.
[4] 魏志江. 朝贡之外:论北宋与日本的佛教文化外交[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9-145.
[5] 朱承. 用心若镜与消极自由——《庄子·应帝王》的政治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25-31.
[6] 赵立彬. 礼敬五四:《台湾文化》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生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57.
[7] 陈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慎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23-32.
[8] 杨华. “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11-120.
[9]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10]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11] 蔡唱. 公序良俗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运用——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对个人信息的规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67-71.
[12] 张艾莲 刘柏. 文化距离对汇率风险的跨国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38-145.
[13] 谭桂林. “佛化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31-40.
[14] 谢纳.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97-201.
[15] 黄寿成. 从慕容燕政权看所谓“五胡乱华”之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19-12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