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6): 52-56.

• 现代性问题反思 • 上一篇    下一篇

城市传播研究学科交叉常态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刘路, 王安中   

  • 出版日期:2009-11-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刘路, 1984 年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王安中, 1978 年生,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

  • Online:2009-11-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随着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城市传播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迄今为止, 将城市传播作为确定的研究对象加以系统研究的成果却十分匮乏。尽早建立"城市传播学", 并对日益丰富的城市传播实践进行系统性研究, 在理论层面上总结城市传播的鲜活实践、回答城市传播的主要问题、探讨城市传播的重要规律, 对于实现中国城市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极其长远的实践效用。开展城市传播学科建设可以在城市空间与传播实践、旧城改造与代际传播、城市发展与危机传播的勾连性研究、城市建设与国际传播以及城乡统筹与互动传播这五大重点研究领域进行深度勾连并寻求创新和突破, 以此保障对现实问题进行学理化认知的基础上促进"城市传播学"的早日建立。

关键词: 城市传播, 交叉研究, 学科建设, 范式整合

中图分类号: 

  • G206

〔1 〕王婉、陈恔:《未来30 年, 我们如何应对城市化挑战》, 《广西城镇建设》2009 年第1 期.
〔2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2008 年12 月6 日发布.
〔3 〕张东伟:《中国迈入城市化加速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 年8 月12 日.
〔4 〕何一民、范瑛、付春:《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2005 年第1 期.
〔5 〕Timothy A. Gibson , Mark Lowes , Mark Douglas Lowes , eds.Urban Communication :Production , Text , Context , lanham. MD :Row -man &Littlefield , 2006 , p. 5 .
〔6 〕顾朝林、陈璐、王栾井:《论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城市发展研究》2004 年第6 期.
〔7 〕于海:《市容环境与人文尺度》, 《文汇报》2003 年6 月24日第1 版.
〔8 〕王安中、夏一波:《C 时代:城市传播方略》,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8 年, 第219 页.
〔9 〕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2004 年第8 期.
〔10 〕陆学艺:《" 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 《读书》2000年第5 期.
〔11 〕J. Vernon Henderson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政策问题与选择》, 《城市发展研究》2007 年第4 期.
[1] 龚文娟. 2006年"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259-26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