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吴越地区的区域文化传统是海派文学商业化的历史源头, 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后来该地区商品经济以及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繁荣的商品经济必然要孕育出适应自己需要的文化和文学, 都市的迅速发展为海派文学的商业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生存在都市里的海派作家抛弃了传统道义的沉重包袱, 用商业文化的趣味来表现商业都市, 传达出一种与传统文学不同的人生体验。发达的报刊业和出版业, 既为海派作家的生存提供了相对宽裕自由的环境, 又为海派文学的商业化提供了施展的平台。
中图分类号:
〔1 〕张岱:《夜航船》,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年, 第2 页. 〔2 〕苏青:《苏青文集》, 上海:上海书店,1997 年, 第471 页. 〔3 〕旷新年:《1928 :文学革命》,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第19 页. 〔4 〕韩侍析:《文学评论集》, 上海:现代书局, 1934 年, 第54页. |
[1] | 鲍国华.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67-172. |
[2] | 魏文静. 近代江南迎神赛会的商业化运作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54-159. |
[3] |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
[4] | 斯维·万宁, 李帅帅. 大学技术转移绩效测量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04-112. |
[5] | 逄增玉, 孙晓平.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新文学出版的勃兴与繁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201-206. |
[6] | . 新世纪都市情感小说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7-212. |
[7] | 李红梅.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9-233. |
[8] | 王天慧. 横光利一与日本新感觉派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41-244. |
[9] | 陈伟, 倪君.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自主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4-208. |
[10] | 朱寿桐. 论现代都市文学的期诣指数与识名现象---兼论上海作为都市空域的文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58-164. |
[11] | 陈方竞. 新兴都市上海文化 报刊出版 新小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65-171. |
[12] | 汤善鹏. 立法的都市化倾向与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74-78. |
[13] | 夏维奇. 清季报刊新闻电讯发展述论———以国内新闻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144-148. |
[14] | 杨剑龙, 王传习, 赵鹏. “考察世界与我们生存之谜的一种途径”———近年国内都市文化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77-181. |
[15] | 和清, 龙迪勇. 海派都市流行歌曲的现代性与传统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58-1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