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6): 207-210.

• 可持续发展论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刘向《列女传》著作体例考辨

邓淑杰, 傅亚庶   

  • 出版日期:2009-11-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邓淑杰, 1965 年生,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24 );傅亚庶, 1954 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吉林长春130024 )。

  • Online:2009-11-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考察刘向《列女传》的著作体例, 既要看史志的相关记载, 更要研究作品的文本。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 《列女传》实际上是"依兴古事"以著书。刘向是用已有的史事或传说, 以女性传记的形式向成帝表达谏言。每一篇传记都有由刘向所遭遇的现实问题而来的特别用心, 每一位女性身上都充满他的寄寓。他写的虽是古代的著名女性, 表达的却是对当朝伦理、政治的忧虑以及对现实女性的关注和寄托。因此说《列女传》为刘向自著并不为过。

关键词: 《列女传》, 著作性质, 文本, 考辨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 〕罗根泽:《〈新序〉、〈说苑〉、〈列女传〉不作始于刘向考》,《古史辨》第四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第229 页.
〔2 〕刘跃进:《秦汉文学编年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第269 页.
〔3 〕〔8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第39 、1 页.
〔4 〕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下,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年,第806 页.
〔5 〕徐兴无:《刘向评传》,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387 页.
〔6 〕刘知几:《史通杂说下》.
〔7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二,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 第557 页.
[1]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2] 段建军. 阐释、对话、分享:文本阐释本质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64-171.
[3] 风笑天. 定性研究概念与类型的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45-52.
[4] 符杰祥.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65-170.
[5] 夏中义. 从佚文看《王元化集》的“角色自期”——兼及《王元化晚年谈话录》版本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43-152.
[6] 陈定家. 互文性与开放的文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65-170.
[7] 王正兵, 徐彬. 《袁枚评传》对《子不语》“考辨”错误举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6-228.
[8] 程金海. 文本即事件:对话视域中的审美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12-215.
[9] 徐亚文, 伍德志. 诠释学与法律科学的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64-69.
[10] 王兴文, 左日成. 《二十五史》科学家传误讹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69-172.
[11] 童李君. 清代弹词文本的多元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240-242.
[12] 刘信君. 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日本海(鲸海)名称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71-175.
[13] 由文平. 《论语》“无友不如己者”本义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61-262.
[14] 李湘, 宋春颖, 佟实. 渤海笔架山陆连岛地貌学考辨———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质疑与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70-72.
[15] 李蕊芹. 《西游记》在明代的文本传播[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182-18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