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4): 165-169.

• 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理论:徘徊于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

李春青   

  • 出版日期:2008-07-20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李春青, 1955 年生, 文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 Online:2008-07-20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20 世纪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审美或文学独特性为本位的, 二是以意识形态或政治性或社会文化一般性为本位的, 三是以对话或主体体验为本位的。在承认文学独特审美价值的前提下, 那种以把文学视为人的某种存在方式, 把文学性或美视为人的本真存在之敞开状态的观点为基本预设, 以对话为文学阐释基本原则, 以建立新的意义空间为阐释目的的现象学存在主义语境中的哲学阐释学乃是最有生命力的批评理论。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审美,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 I0

〔1〕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 江宁康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年, 第20 页.
〔2〕戴维·霍伊:《阐释学与文学》, 张弘译,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 年,第10 页.
〔3〕〔4〕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 洪汉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年, 第88 -89 、89 页.
[1]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虚拟审美的娱乐边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59-166.
[2] 刘旭光. 作为惠爱的“审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82-89.
[3]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4]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5] 颜翔林.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45-50.
[6] 赵玉.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58.
[7] 刘进田. 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22.
[8] 陈定家. 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61-168.
[9] 吴光兴.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8-10.
[10] 李雷. 社区权力场域与公共艺术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95-200.
[11] 金雅. 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59-64.
[12] 刘彥顺. 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审美时间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99-206.
[13] 刘锋杰. “诗史说”:钱锺书的“弃”与王国维的“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73-182.
[14] 王德胜. 当下生活的“审美干预”——从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90-193.
[15] 唐善林. “生活论美学”话题缘起语境及其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94-19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