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独特的速度学视角,维希留指出技术变革已经使空间转变成“速度—空间”。这种空间实质上是一种以光的绝对速度为支撑的不断膨胀的当下时间,无地点性、远程在场以及运动的偶然性乃是其核心特征。在这种空间结构中,传统的真实空间城市化被实时城市化替代,其结果则是形成一种远程元城市,即支配着所有现实城市运动的、具有极权主义性质的速度帝国。通过空间这个维度,维希留揭示了今天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界限及由其引发的文明难题。其“速度—空间”思想是当代社会空间理论之中具有基础意义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
〔1〕〔2〕〔6〕〔7〕〔8〕〔9〕〔11〕〔12〕〔13〕〔14〕〔15〕Paul Virilio,Open Sky,London:Verso,2008,pp.135,123,133, 135,151, 44,9-10,21,10-11,20,74. 〔3〕〔18〕John Armitageed,Virilio Live:Selected Interviews, London: Sage,2001,pp.71,29. 〔4〕Paul Virilio,The Lost Dimension,New York: Semiotext,1991, p.13. 〔5〕Paul Virilio, Negative Horizon:An Essay in Dromoscopy, London: Continuum,2007,p.104. 〔10〕Pall Virilio, The Aesthetics of Disappearance,New York:Semiotext,1991, p.101. 〔16〕〔法〕保罗·维利里奥:《解放的速度》,陆元昶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5页. 〔17〕〔法〕保罗·维利里奥:《无边的艺术》,张新木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19〕Paul Virilio,Speed and Politics,Los Angeles:Semiotext,2006,p.69. |
[1] |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65. |
[2] |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72. |
[3] |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78. |
[4] |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86. |
[5] | 董晋骞. 矛盾性与协同性在后工业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39-46. |
[6] | 季国清, 刘啸霆. 当代哲学的社会学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4-10. |
[7] | 张连国. 大道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健康导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2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