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 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是生态学家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至今还没有定论。这场争论谁胜谁负可能并不十分重要, 重要的是它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正是在这种争论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价值凸显出来。
中图分类号:
〔1〕本·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年, 第486 页. 〔2〕〔4〕戴维·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层生态学到社会正义》,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89、89 -90 页. 〔3〕詹姆斯· 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第7页. 〔5〕徐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 第140 页. 〔6〕岩佐茂:《环境的思想》,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年,第132 页. 〔7〕Rennir Rundamn, Marxism and Ecology,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p.6. 〔8〕P.拉斯金、S.伯诺夫:《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 《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9〕H.L.Parsons, Marx and Engelson Ecology, London: Greenwood ress,1977, p.12. 〔10〕David Pepper, The Roote of Modern Environmentalisim, Groomhelm, London, 1984, p.129. 〔11〕Paul Burkert, Marxsim and Nature, London: Macmilian PressL TD, 1999, p.8. 〔12〕米洛斯· 尼克利奇:《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9年, 第62 页. 〔13〕约翰· 贝拉米·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第Ⅳ页. 〔14〕刘仁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论》,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年, 第168页. |
[1] | 陈高华. 积极生活与劳动辩证法——论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及其方法论根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9-35. |
[2] |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
[3] | 沈湘平. 讨论权力与权利问题需要重视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11. |
[4] |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
[5] | 杨连生, 刘海燕.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新时代择业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54-158. |
[6] |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
[7] |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
[8] |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
[9] |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
[10] |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
[11] |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
[12] |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
[13] |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
[14] | 邓永波. 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重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92-99. |
[15] | 袁祖社. 思想对于现实的守正逻辑辩证——基于马克思公共哲学的诠释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49-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