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4): 49-52.

• 后经济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 上一篇    下一篇

原初契约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贾中海, 温丽娟   

  • 出版日期:2010-07-15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贾中海, 1963 年生, 哲学博士,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130012);温丽娟, 1978年生,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编辑部编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 基金资助: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200822015)

  • Online:2010-07-15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原初契约论是罗尔斯证明其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方法, 具有重大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罗尔斯通过思辨的哲学设计提出了原初状态, 并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论证了正义两个原则是处在原初状态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们达成的契约的结果。“原初状态”的思辨设计为社会价值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证明方法, 是作为公共反思和自我澄清的手段来发挥作用的。而“反思的平衡”方法则是辩证法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态, 是理性思辨与经验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是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的一种新的辩证思维方法。“反思的平衡”方法是思辨设计与反思地获得, 是直觉与经验、选择与推理、理想与现实、理性与常识的辩证综合与统一的理性思维方法。这种辩证法对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 寻求价值判断的合理性, 无论是其理论合理性还是实践合理性, 都具有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原初状态, 思辨的设计, 反思的平衡, 辩证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 

  • B712.5

〔1〕Linch, VincentJ., “HIV/AIDSatYear2000:A Sourcebook for Social Workers”, Boston:Allyn Hall, 2000, pp.99-106.
〔2〕沃达斯基:《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系列》,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第10 -16页.
〔3〕王国顺, 周勇:《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年, 第36 -52页.
〔4〕韩国文, 江春:《金融发展理论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1 期;于凌云, 石磊:《农村社会保障及政府承担力的一个基本判断》, 《社会工作》2008年第3 期.
〔5〕Monica Dowling, “Social Work and Poverty:Attitudes and Actions”, New York:Atheneum Press, Ltd., 1999, pp.136-142.
〔6〕桑国卫:《须建不再出现公立医院见死不救的机制》, 《大众网》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0911/t200911235142744.htm, 2009 -11 -23.
〔7〕CalvinL.Streeter, Susan A.Murty, “ Researchon Social Work and Disasters” , NewYork:The Haworth PressInc, 1996, pp.210-219.
〔8〕于明中:《医院见死不救可罚两万, 费用可由医院垫付》,《金羊网》http://www.ycwb.com/news/2009 - 12 /01/content2347970.htm, 2009 -12 -01.
〔9〕MaryAnnSuppes, CarolynCressy Wells, “The Social WorkExperience:AnIntroduction to the Prof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toSocialWelfare Policy”, Basings to ke:McGraw -HillCompanies, Inc,1996, pp.119-128.
〔10〕NeilF.Bracht, “SocialWorkinHealthCare:AGuideto Professional Practice” , NewYork:The Haworth Press, 1978, pp.212,212.
〔11〕HajiraKumar, “ Socialwork and DevelopmentalIssues”,Journal of Social Work, (Spring, 2005), pp.139-142.
〔12〕DianeRullo, “The Profession of Clinical Social Work”, Researchon Social Work Practice,(fall, 2008), pp.210-215.
〔13〕法利.O.威廉姆、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 W.博伊尔:《社会工作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26 -39页.
〔14〕查尔斯· 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与福利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32 -49页.
〔15〕哈德凯瑟:《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210 -219页.
〔16〕柳拯, 柳浪:《社会工作中的救助行为》,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 第190 -198页.
〔17〕孟建柱:《着力强化五个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维护稳定水平》, 《求是》2009年11 期.
[1] 卫知唤. 异质的正义体系:“基本善”与“可行能力”再比较——罗尔斯有效回应了阿玛蒂亚·森的批评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25-32.
[2] . 德性与实践——评麦金太尔的德性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5-9.
[3] . 罗尔斯“基本善”的三种解释进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0-14.
[4] 姚大志. 差别原则与民主的平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4-9.
[5] 程广云. 泛李约瑟问题: 无穷穷举———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30-35.
[6] 史清竹. 合理的可接受性———普特南内在实在论真理观试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36-38.
[7] 李娜. 追寻美德: 麦金太尔对当代道德危机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52-55.
[8] 王立. 应得与责任——基于道德主体视角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187-193.
[9] 汤建龙. 资本主义“功能性整合”与“补偿性消费”批判——安德瑞·高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6-2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