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4): 131-135.

• 后经济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 上一篇    下一篇

国际金融危机启示与我国宏观调控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王立勇, 韩丽娜   

  • 出版日期:2010-07-15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王立勇, 1977年生, 经济学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北京100081);韩丽娜, 1974年生, 经济学博士, 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连11660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JY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50049); 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重点项目(2009LZ032); 中央财经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Online:2010-07-15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给宏观调控带来的启示表明,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密不可分, 宏观调控目标应锁定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方面, 宏观政策操作应注重对称性, 以降低金融体系的过度顺周期性, 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须搭配使用, 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需要全球协作, 应重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并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参考指标之一, 且长期保持低利率存在风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从调控目标、调控对象、调控模式、调控体制、调控工具等方面改善宏观调控效率效果, 对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 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 F831

〔1〕陈东琪:《经济并未总体过热宏观调控仍须“点刹” ———兼谈本轮周期的“二次调控”思路》, 《经济学动态》2006 年第6期.
〔2〕邓瑛、朱新蓉:《金融危机对传统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质疑:美国的启示》, 《上海金融》2009年第7期.
〔3〕刘树成:《多次性微调:使经济增长率不“冒顶” 》, 《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 期.
〔4〕王健:《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的综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2008年.
〔5〕王立勇、陈杰:《宏观调控阶段性演进与未来改善》, 《改革》2009年第8期.
〔6〕王立勇、刘文革:《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兼论巴罗—格罗斯曼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 《经济研究》2009 年第7期.
〔7〕王立勇、杨苜、程延炜:《国外宏观调控理论研究与借鉴》,《社会科学导刊》2007 年第4期.
〔8〕周学:《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模式:高位控制模式》, 《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5期.
〔9〕朱行巧:《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发展与比较》,《国外社会科学》1999 年第3期.
[1] 吴磊.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0-55.
[2] 熊琼. 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法治方略--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60-66.
[3] 吴磊. "合法性-有效性"框架下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和深圳的案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65-71.
[4] 王倩, 王硕.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09-115.
[5] 丁兆君. 公共产品理论适用性的再讨论——兼论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回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46-49.
[6] . 后凯恩斯学派的危机解析及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02-109.
[7] 刘奕, 芮晓松. 话语有效性主张与话语伦理——会话增量的语言哲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75-79.
[8] 宫瑜. 语言意义理解的有效性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34-36.
[9] 卫兴华, 孙咏梅.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分析国际金融危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108-112.
[10] 何自力, 冯新舟, 阎维洁. 回顾、反思与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113-117.
[11] 解凤敏, 何凌云. 金融危机预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118-121.
[12] 刘瑞, 王岳. 对“国进民退”争议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92-97.
[13] 白玲, 刁伟涛. 我国传统工业如何以技术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09-112.
[14] 李薇.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保险业的风险防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21-124.
[15] 张颖丽, 李建华. 欠发达地区政府拉动型科技人才吸纳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63-6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