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3 ›› Issue (6): 32-35.

• 启蒙理论的当代思考 • 上一篇    下一篇

认识的确定性与“上帝”观念的演变——兼论自然科学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李海峰, 宋成   

  • 出版日期:2013-11-20 发布日期:2018-08-01
  • 作者简介:李海峰,1964年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12);
    宋成,1982年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12)。

  • Online:2013-11-20 Published:2018-08-01

摘要: 西方人的上帝观念和认识论对确定性的寻求是紧密相关的。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的一些解释世界的“终极性原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确定性寻求的渴望,而且也为上帝观念的产生准备了观念上的前提;基督教的上帝不仅仅是基督徒崇拜的对象,在更主要的意义上它是人们解释世界的最终依据;近代认识论建立和消解的过程,既是人类为科学知识寻找确定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寻找新的上帝观念的过程。人的生存需要认识的确定性作为精神支柱,自然科学和宗教信仰在不同的层次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厘清上帝观念与认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恰当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确定性, 上帝, 实在, 理性, 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 

  • B5
〔1〕杨适:《对于巴门尼德残篇的解读意见》,《复旦学报》2002年第1期,第79页。〔2〕〔5〕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812、348页。〔3〕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63页。〔4〕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傅乐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9页。
[1] 王南湜. 重提一桩学术公案:“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13.
[2] 李晓元. 文化世界的工作世界本质——人民性的根本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2-98.
[3] 高超. 现代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05-111.
[4] 张立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内在逻辑及批判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63-69.
[5]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6] 顾肃. 运气、个人选择责任与机会平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00-106.
[7] 王立. 应得和工资——应得作为分配正义原则的解释性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07-114.
[8] 汤云. 平等的形态及其主体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15-120.
[9]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1.
[10] 张宗艳. 论思辨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25.
[1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6-32.
[12] 吴照玉. 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根源及其解决路径——皮凯蒂与马克思的分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1-26.
[13] 马新宇. 虚无之为主义——“虚无主义”概念使用模式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7-34.
[14] 毛林林. 从自我到社会——一种对主体间性思想的逆向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35-39.
[15] 保罗·赞瑞巴卡保罗·赞瑞巴卡(Paul,Zarembka). 摆脱黑格尔哲学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与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5-1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白续辉. 领海基点保护视角下岛礁灭失国际法问题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01 -107 .
[2] 邹小站. 清末民初思想话语中的“民权”与“国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56 -164 .
[3] 聂锦芳. 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及对其一生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32 -39 .
[4] 张岩, 李闯. 马克思的社会时间观与人的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36 -39 .
[5] 李学成. 满族八大家与八大姓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2 -155 .
[6] . 关于我国企业无效交易成本的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29 -131 .
[7] . 雅俗兼备:明代士大夫的生活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36 -145 .
[8]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 -163 .
[9] . 重建美学合法性的一种路径——论韦尔施的“感性学思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3 -177 .
[10] .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46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