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5): 143-149.

• 辽海书镜 • 上一篇    下一篇

辽人自称“中国”考论

赵永春, 李玉君   

  • 出版日期:2010-09-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赵永春, 1953 年生, 历史学博士,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吉林长春130012) ; 李玉君, 1980年生,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 Online:2010-09-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辽人“中国意识的觉醒”, 并非是到了辽兴宗以后才出现, 而是早在契丹建国之初, 契丹人就已经受其先祖鲜卑人以及隋唐契丹“化内人”的影响, 开始以“炎黄子孙”自诩, 并以“中国”自居了。到了辽圣宗时期, 由于契丹人正统意识觉醒, 又在自称“中国”的基础上, 开始自称正统。辽兴宗以后, 中国正统意识进一步增强, 公开向国人及宋、高丽等国宣称辽朝是中国正统。辽人自始至终自称“中国”, 主要是利用和发挥历史上比较宽泛的“中国”概念, 以为自己居于“天下之中”的缘故。

关键词: 辽人, 中国, 炎黄子孙, 正统

中图分类号: 

  • K246.1

〔1〕刘浦江: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20〕〔28〕刘浦江: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青牛白马”说为中心》, 本书编委会编: 《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第168、168、168页.
〔3〕脱脱: 《辽史》卷72《义宗倍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1209 页.
〔4〕刘昀: 《旧唐书》卷18《武宗本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年, 第600 页.
〔5〕李昉编: 《太平广记》卷101 引《续玄怪录·韦氏子》, 北京: 中华书局, 1961年, 第676 页.
〔6〕曾公亮等: 《武经总要·前集》卷16 下《边防·北番地里》,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年, 第726册, 第491 页.
〔7〕曾巩: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卷10《太祖皇帝总叙》, 四部丛刊初编本, 上海: 商务印务馆, 1919年, 第3 册, 第196页.
〔8〕脱脱: 《辽史》卷56《仪卫志二》,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905 页.
〔9〕脱脱: 《辽史》卷58《仪卫志四》,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918 页.
〔10〕富弼: 《条上河北守御十二策》,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3641页.
〔11〕马端临: 《文献通考》卷345《四裔考·契丹上》,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年, 第2703 页.
〔12〕脱脱: 《辽史》卷4《太宗纪下》,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59 页.
〔13〕刘浦江: 《辽朝国号考释》, 《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4〕即实: 《契丹小字字源举隅》, 《民族语文》1982年3期.
〔15〕刘凤翥:《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的解读》,《民族研究》1984 年第5期.
〔16〕清格尔泰等:《契丹小字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 第515页.
〔17〕刘凤翥:《从契丹文字的解读谈辽代契丹语中的双国号---兼论“哈喇契丹”》,《东北史研究》2006 年2期; 刘凤翥: 从《契丹文字的解读探讨辽代中晚期的国号》,《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2006 年2期.
〔18〕《论语》卷2《为政》及邢昺疏引郭璞语, 北京: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980年, 第2461 页.
〔19〕向南:《辽代石刻文编·天祚编·鲜演大师墓碑》,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第668 页.
〔21〕金永田:《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及画像石初探》, 苏赫主编:《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5年, 第118页.
〔22〕袁海波、李宇峰:《辽代汉文(永清公主墓志)考释》, 5中国历史文物62004年第5 期.
〔23〕令狐德棻等: 《周书》卷1《文帝纪上》, 北京: 中华书局,1971 年, 第1页.
〔24〕令狐德棻等: 《周书》卷3《孝闵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1971 年, 第46页.
〔25〕魏收: 《魏书》卷100《契丹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2223 页.
〔26〕张鷟: 《朝野佥载》卷3,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年, 第30页.
〔27〕都兴智: 《契丹族与黄帝》, 《辽金史论集》第10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第4页.
〔29〕于慎行: 《读史漫录》卷14 《辽金元》, 济南: 齐鲁书社,1996年, 第491页.
〔30〕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86,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正月癸丑, 北京: 中华书局, 1956 年, 第9336 页.
〔31〕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蕃夷一之三十, 北京: 中华书局,1957年, 第7687页.
〔32〕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8, 景德元年十一月庚午,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年, 第1283页.
〔3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8, 景德元年十二月辛丑,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年, 第1299页.
〔34〕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 杜大珪编: 《名臣碑传琬琰集》卷44, 四库全书本;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 第450 册, 第540页.
〔3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2, 仁宗皇祐四年四月丙戌,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4141 页.
〔36〕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8, 真宗乾兴元年六月乙巳,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2282页.
〔37〕叶隆礼: 《契丹国志》卷75圣宗天辅皇帝6,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 第73页.
〔38〕赵永春: 《辽人自称“北朝”考论》, 5史学集刊62008年5期.
〔39〕郑思肖: 《心史·杂文·古今正统大论》, 上海: 广智书局,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 第106 - 107页.
〔40〕脱脱: 《辽史》卷16《圣宗纪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年, 第189页.
〔41〕孔平仲: 《珩璜新论》卷4, 丛书集成新编本,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0 年, 第310页.
〔42〕范晔: 《后汉书》卷48《徐璆列传》李贤等注引卫宏语,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年, 第1621页.
〔43〕司马迁: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吴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年, 第227 页.
〔44〕〔48〕脱脱: 《辽史》卷57 《仪卫志三》, 北京: 中华书局,1974年, 第913、914页.
〔45〕王钦若等: 《宋本册府元龟》卷594《掌礼部·奏议》,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年, 第1799页.
〔46〕脱脱:《辽史》卷104《刘辉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1455 页.
〔47〕向南: 《辽代石刻文编·天祚编·鲜演大师墓碑》,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第668页.
〔49〕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 仁宗庆历二年九月癸亥,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3292 页.
〔50〕向南: 《辽代石刻文编·道宗编上·创建静安寺碑铭》,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第360 页.
〔51〕郑麟趾: 《高丽史》卷11《肃宗世家一》, 平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 1957 年, 第165页.
〔52〕郑麟趾: 《高丽史》卷12《肃宗世家二》, 平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 1957 年, 第173页.
〔53〕佚名编: 《大金吊伐录》第189 篇《辽主耶律延禧降表》,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年, 第508页.
[1] 陈海懿.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代表选定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77-186.
[2] 张可云 李晨. 新中国70年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18-128.
[3] 刘云亮.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9-194.
[4] 晏 辉.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价值哲学的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22.
[5] 齐春风.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77-185.
[6]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7] 严海建. 统一战线与青年运动:一二·九运动前后中共在北平私立中国学院的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204-212.
[8]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9]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10] 董红亚.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框架及趋势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7-114.
[11] 王立胜, 郭冠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8.
[12]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3] 刘民权, 王曲. 国际互救型医疗卫生体系及中国未来的卫生援外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75-183.
[14] 张皓. 宋庆龄为新中国诞生所作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35-146.
[15]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