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集群事件是现代社会公民诉求表达的重要方式。它既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也和网络虚拟空间的传播特性密切相关。网络集群事件分为“人肉搜索”、“雷词制造”和“无聊聚集”三种类型。社会失范是网络集群性事件的社会性根源, 他人引导和虚拟世界的同质化是网络集群行为的助推器, 网络集群事件的形成反映了权威性议程设置向大众型议程设置的位移, 道德自恋是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1〕波普诺:《社会学》(下册),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年, 第566 -569页.〔2〕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 第187 页.〔3〕巴赫金:《拉伯雷研究》, 李兆林、夏忠宪等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第174 页.〔4〕刘瑜:《民主的细节》,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9 年, 第14页. |
[1] |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143. |
[2] | 张广胜, 韩雪. 进城务工人口职业流动的实证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45-55. |
[3] | 张先亮, 贾晓蕾. 城市化进程中外商群体用语现状的考察——以义乌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43-47. |
[4] | 冯学锋, 肖俊敏. 论当代中国新语言年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48-52. |
[5] | 毛力群, 张晨阳. 人才市场招聘广告对应聘者语言能力的要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53-56. |
[6] | . 中国东西部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对比测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62-67. |
[7] | 杨蕾, 王海涛.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对策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59-61. |
[8] | 胡伟. 社会经济调查与政府战略决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171-173. |
[9] | 肖阳 边燕杰. 社会网络对人职匹配的双重影响——基于关系强度和内外匹配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04-112. |
[10] | 陈涛.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39-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