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6): 50-52.

•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变迁与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生育选择的前瞻性思考

吴沈东   

  • 出版日期:2010-11-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吴沈东, 1951年生, 辽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副研究员(辽宁沈阳110031)

  • Online:2010-11-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现代医学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生育选择的变化导致生育目的和生育行为发生了诸多社会变迁。传统生育的文化意义下降(主要发生在群体层次, 个人层次也有), 以及先前不同形式的生育行为逐步融为一体, 今后的社会生育活动也会出现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生育选择, 辅助生殖技术, 社会变迁, 婚姻, 生育

中图分类号: 

  • C923
〔1〕约瑟夫· 布雷多克:《婚床》,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 第34页.〔2〕大卫· 诺克斯:《情爱关系中的选择》,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19页.〔3〕理查德· 谢弗:《社会学与生活》,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年, 第309 页.〔4〕樊明等:《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第188 -189页.
[1]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143.
[2] 宋剑华. 感性与理性:论新文学启蒙话语中的婚姻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68-177.
[3] 李琳.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95-100.
[4] 钟春华. 农村“留守妇女”维系婚姻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52-55.
[5] 王雪萍. 明代婢女婚姻特殊性的历史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95-199.
[6] 谢冬慧. 我国主体性法律形式之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52-55.
[7] 闵敢. 罪犯婚姻权的缺损与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91-93.
[8] 陈宝良. 明代妇女的生育之职及其相关习俗[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40-144.
[9] 武萍, 白长剑. 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与选择———基于辽宁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52-54.
[10] 姚琦.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122-127.
[11] 梁云.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家"观念的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146-151.
[12] 赵子祥.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变迁20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40-43.
[13]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课题组.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大连市社会流动调查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44-51.
[14] 李宁顺, 张宇新. 关于我国现行婚姻法律制度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63-6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