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代国际海洋法框架下,一国对其拥有的岛礁享有创设领海海域等一系列海洋权利。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底地震、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海洋岛礁可能会被淹没或产生物理性解体,从而导致其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灭失,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未对岛礁灭失的法律后果做明文规定。即使岛礁已经因恶意破坏消失,但仍保留其海域权利。从实际来看,岛礁的灭失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情形,其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可能会因此而存在差异。其中,对作为领海基点的岛礁所进行的人为恶意破坏,损害的是极其重大的国家利益,在这类岛礁灭失后,如果笼统地奉行“海洋权利灭失说”,将对受害国的国家利益造成永久性的不可逆伤害,并可能在海洋争端中对一国恶意破坏他国岛礁的行为构成法律上的负向激励,有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立法本意和国际正义。鉴于此,有必要建立“拟制岛礁”制度,保护和延续因特定原因灭失的相关岛礁的法定权利,并推动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良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1〕Ian Brownlie,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0, pp.173-205. 〔2〕李吉:《岛屿为何失踪》,《内江科技》1999年第5期. 〔3〕Lilian Yamamoto,Miguel Esteban, Atoll Island States and International Law:Climate Change Displacement and Sovereignty,Berlin:Springer,2016,pp.121-174. 〔4〕蓝锦毅:《炸礁作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第8期. 〔5〕Hiran Jayewardene,The Regim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1990,pp.1-15. 〔6〕Anonymity,Legislation and Rules Governing the Designation of Baselines, Territorial Seas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2002-12-22,http://homepage.ntlworld.com/m0 nkmaster/essays/baselines.pdf,2016-3-3. 〔7〕Jens Evensen,“Certain Legal Aspects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Waters of Archipelagos,”I-U.N.C.L.S. Preparatory Document, vol.13,(1959),p.18. 〔8〕Jon M. Van Dyke, Dale L. Bennett,“Islands and the Delimitation of Ocean Spa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Ocean Yearbook,vol. 10,(1993),pp.54-56. 〔9〕奥本海:《奥本海国际法》第 1 卷第 2 分册,王铁崖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96页9〕奥本海:《奥本海国际法》第 1 卷第 2 分册,王铁崖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10〕杨泽伟:《宏观国际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18页. 〔11〕龙斯荣:《罗马法要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50-167页. 〔12〕周枏:《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387-388页. 〔13〕〔日〕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II) 新订物权法》,罗莉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257页. 〔14〕〔16〕徐培译:《浅析物权的消灭》,《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5〕〔17〕于海涌等:《民法物权(第二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6页. 〔18〕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04年,第137-174页. 〔19〕刘洋:《论海洋侵蚀对国家领土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1期. |
[1] | 郭渊. 民国时期政府对领海制度的讨论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93-100. |
[2] | 周江. 正常基线中海图的效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08-112. |
[3] |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118. |
[4] |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125. |
[5] | 任秋娟.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采探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26-132. |
[6] | 马金星. 南海航行安全中国家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46-53. |
[7] | 何志鹏. 菜单、需求与能力:国际争端的解决途径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69-72. |
[8] | 何志鹏. 菜单、需求与能力:国际争端的解决途径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69-74. |
[9] | 张丽娜. 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适当顾及义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05-111. |
[10] | 张辉. 海上石油开发装置所致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限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2-117. |
[11] | 杨瑛. 专属经济区制度与军事活动的法律剖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8-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