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6): 204-207.

• 古代东亚的思想纽带与文化关联 • 上一篇    下一篇

近代奉天省农田水利纷争及政府调解原则

金颖   

  • 出版日期:2010-11-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金颖, 1966年生, 历史学博士,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辽宁沈阳110036)。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S025); 辽宁省教育厅文科基地项目(2006328)

  • Online:2010-11-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近代奉天省起步较晚的农田水利事业是随着水田农业的开发而兴起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以村为单位的共同体之间以及民族间为趋利避害而出现的各种水利纷争。诸如水旱田之间因开渠挖沟引发的纷争,稻户之间的用水纷争, 地户、稻户与水利局之间的纷争, 涉及中日两国交涉事件的水利纷争, 等等。尽管民间自行调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 但复杂而激烈的纷争主要还是靠地方政府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种法规章则来预防或解决的, 比如有限的河岸权和先占原则、均平用水原则、经济效益优先原则、民间协商与政府适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等等, 体现了近代转型期奉天省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事业的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的缓慢转变, 从而保障了该地区水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近代, 奉天省, 水利纷争, 调解原则

中图分类号: 

  • K251
〔1〕〔4〕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稻的栽培与朝鲜移民》, 汉城:韩国国学资料院出版社, 2004 年, 第132、135 页.〔2〕《通化县水利分局呈具民李春芝等水道占用民地拟自行备款收买》,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33482,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3〕《刘朱氏为庞石合谋借名挖地恳请饬县判地亩》,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4050,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5〕《呈为查覆于占渊挖掘水道遵章并无损坏反害他人情形请鉴核事》,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33477,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6〕《为水利未兴害先及民恳恩设法补救以苏民困事》,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4050,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7〕野间清:《奉天省租稅制度》, 《满铁调查月报》第12 卷, 第9 号, 1932年, 第19 页.〔8〕《呈为纪家堡稻户抗缴水利请》,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33416,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9〕《本溪县商荆裕兴呈控该县水利分局长张荣绶渎职诈财案》,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 27523,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0〕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殖产部农务课:《满洲邦人农业经营者一览》, 1931年, 第28 页.〔11〕《水利局详榊原农场横坝拦河请交涉情形》,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2558,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2〕《呈为为遵令办理日韩人筑堤阻水不纳水利一案情形报请》,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2227,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3〕《为计划水利办法》,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2227,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4〕《稻田公司关柏转呈罗家荒筑坝截流由》,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7556,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5〕《管理用水规则》,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4050,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6〕《呈为纪家堡稻户抗缴水利请》,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33416,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7〕《争引河水不服排解请代转呈指示办法请》,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33477,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8〕《奉天水利局布告》,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3278,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9〕《铁岭荣家屯修坝》,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4050,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20〕《呈为遵谕派员复勘铁岭县白梨沟拟挖河线情形请》,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7463,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21〕《为体恤民命免开坝口事》,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4050,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22〕《管理用水规则》、《河道用地规则》, 奉天省长公署档案,JC10 -7463,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23〕中村诚助:《满洲水稻作の研究》, 大连:满洲农学会, 1943年, 第14 页.
[1] 齐春风.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77-185.
[2] 王达敏. 40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挖潜与突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7-22.
[3] 王开玺. 近代中国“王爷外交”四重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70-178.
[4] 陈雁. 由姊妹而同学:基督教与近代上海女学校、女学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7-144.
[5] 魏光奇. 重构儒家:中国近代文化精英的一种努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06-113.
[6] 魏义霞. 谭嗣同哲学研究亟待拓展的12个空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14-119.
[7] 耿科研. 近代天津英租界土地管理模式述论——以中外当局的互动关系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31-137.
[8]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9] 夏维奇, 仲夏. “邻厚君薄”:近代中国电报创建中的日本因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41-145.
[10] 张晓玮. 《教育杂志》与近代外国高等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46-152.
[11] 焦润明.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6-162.
[12] . 基于质素特征分析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71-74.
[13] 郎元智. 近代东北社会的衣食住行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94-198.
[14] 李群. 近代中国“悲剧”观的引入、形成与日本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197-202.
[15] 刘艺工. 中日法制文化渊源与发展路径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49-5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