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6): 251-257.

• 古代东亚的思想纽带与文化关联 • 上一篇    下一篇

人与自然的史前对话——— 《史记·五帝本纪》另一种解读

王晓红   

  • 出版日期:2010-11-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王晓红, 1969年生,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陕西渭南714000)。
  • 基金资助:
    陕西省教育厅2010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JK098)

  • Online:2010-11-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人与自然的对话是自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始不断发生着的历史过程。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 司马迁还原了处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交汇期的五帝时代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中人与自然对话的生态记忆影像。

关键词: 史记, 五帝时代, 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恩· 卡西尔:《人论》,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 第219 页.〔2〕司马迁:《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 1992 年.〔3〕宋丽丽:《论文学的“生态位” 》, 《文学理论前沿》2006年第三辑.〔4〕陈立:《白虎通义疏证》, 吴则虞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 1994年, 第134页.〔5〕苏秉琦:《文明起源新探》, 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7 年, 第110 页.〔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第198页.
[1] 胡友峰. 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21-30.
[2]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3] 张伟. 论类哲学的超越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23-28.
[4] 胡延风, 姚黎君.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3-26.
[5] 王晓红. 试论《史记》对女性人物精神生态的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21-223.
[6] 孙卫国. 《史记》对朝鲜半岛史学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57-164.
[7] 王晓红. 对《史记 五帝本纪》社会生态的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85-187.
[8] 曾繁仁. 发现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与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60-164.
[9] 胡铁生, 常虹. 对抗与和谐:生态意义上的矛盾与统一———论麦尔维尔《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209-212.
[10] 任葆华. 论沈从文对司马迁《史记》的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229-231.
[11] 曹锦秋. 循环经济立法价值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60-62.
[12] 王韶春. "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26-28.
[13] 徐春. 人的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向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11-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