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6): 12-16.

• 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哲学审视

李武装   

  • 发布日期:2018-11-30
  • 作者简介:李武装,哲学博士,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8)。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8BZX027)

  • Published:2018-11-30

摘要: 立足价值哲学视野,那个融“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于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绝对同一”和“匀质”型的实在共同体,毋宁说是不同价值主体基于自愿选择并相互认可后的一种公共性文化表达和应然吁求。在纯粹理性分析的意义上,这一思想落实的难点在于,全球共同体呼唤的共同价值与单个共同体钩稽的核心价值之间的深层关系,也即价值共识谜题。而化解此一谜题进而全面深刻理解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必须开启文化公共性视野,藉此实现视角转换上的根本变革。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价值, 核心价值, 文化公共性

中图分类号: 

  • B0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0页。
[1] 张正光. 重大疫情防控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维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84-191.
[2] 汪信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真意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5-7.
[3] 沈湘平.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5-10.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7.
[5] 李凌燕. 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23-27.
[6] 薛晓芳, 严兴文. 互补与包容: 多元文化形态格局的建设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37-39.
[7] 杜明娥. 生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44-46.
[8] 徐贵权. 核心价值体系合法性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55-57.
[9] 龚红月, 罗吉平. 解读文化情境中的家庭行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47-51.
[10] 袁祖社. 自由主义的"文化公共性"观念及其多元价值观的困境---现代"生存"本位之"文化转向"的公共哲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6-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