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6): 77-82.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经济要素流动与东北地方法治竞争

魏建国   

  • 发布日期:2018-11-30
  • 作者简介:魏建国,法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 基金资助:
    黑龙江大学省长特别委托项目(16XWZ001)

  • Published:2018-11-30

摘要: 东北问题是伴随当代中国流动经济的形成和地方竞争的出现而产生的,集中体现为东北适应流动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和文化迟迟未能重建。或言之,伴随着流动经济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地方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国家政策的比拼,而是地方法治与营商环境的竞争,在此过程中东北显示出诸多滞缓和不适应。东北要实现振兴发展,就必须突出与流动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法治建设,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要在流动经济的基础上构筑一整套与之适应的治理与制度,应通过流动经济建设对东北社会小农经济和单位本位的人际关系加以改造,以打破官本位偏好,培育权利本位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地方法治建设, 经济要素流动, 地方法治竞争

中图分类号: 

  • DF3

〔1〕万江:《中国的地方法治建设竞争》,《中外法学》2013年第4期。
〔2〕张建利:《国家发改委回应黑龙江雪乡和亚布力事件:只是个案》,2017年9月6日,http://news.sina.com.cn,2017年9月12日。
〔3〕黄志军、曹东坡、刘丹鹭:《互联网经济、制度与创新价值链》,《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9期。
〔4〕夏锦文、陆俊杰:《长三角区域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质与协同理路》,《法学》2014年第8期。
〔5〕张佑林、陈朝霞:《江浙工业化模式的形成机理:企业家主导下的制度创新增长模式》,《经济论坛》2011年第8期。
〔6〕周尚君:《地方法治竞争范式及其制度约束》,《中国法学》2017 年第3期。
〔7〕〔美〕德勒巴克:《新制度经济学前沿》,张宇燕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7页。
〔8〕公丕祥:《区域法治发展与文化传统》,《法律科学》2014 年第5期。
[1] 孙久文, 苏玺鉴. 论东北振兴中的城市精明增长战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50-62.
[2] 方世荣. 东北振兴中的营商环境治理——关于拓展行政公益诉讼范围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9-54.
[3] 赵儒煜. 论东北地区产业选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的沿革与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5-66.
[4]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6.
[5] 逄增玉. 文化大发展与东北振兴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42-46.
[6] 刘曦. 东北振兴进程中的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23-126.
[7] 张国俊. 制约东北振兴的金融风险因素及其治理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08-113.
[8] 关蓉晖. 诚信文化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3-10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