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6): 251-254.

• 东北边疆古代历史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辛克莱·刘易斯研究

张海榕, 薛武   

  • 出版日期:2011-11-15 发布日期:2018-12-17
  • 作者简介:张海榕,1970 年生,文学博士,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江苏扬州225009) ; 薛武,1976 年生,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09YJC752022); 江苏省人文社科项目( 09WWB00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9SJD750038)

  • Online:2011-11-15 Published:2018-12-17

摘要: 刘易斯研究在历时层面上的特点显现为,从1920 年代的“传记研究”到三四十年代的“讽刺手法”研究,再到1950 年代的“社会批评”、1960—1970 年代的“人物形象分析”和“语言修辞学”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刘易斯小说的研究在共时层面上彰显出从“内部方法”向“外部方法”逐步过渡的特征。就叙事学研究而言,主要的研究分析都属于从时间维度剖析刘易斯的叙事艺术,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维度上的叙事学研究。历年来研究者们的理论争辩和观点争锋不仅形成了极富思想史特色的刘易斯批评传统和多元化的研究发展趋势,同时也使得刘易斯小说研究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关键词: 美国文学批评, 语境, 辛克莱·刘易斯研究;

中图分类号: 

  • I712.074

〔1〕〔2〕〔4〕〔10〕〔11〕Robert E. Fleming,and Esther Fleming.Sinclair Lewis: A Reference Guide,Boston: G. K. Hall,1980,pp.1,13,111,189,207.
〔3〕Alfred Kazin,“The New Realism”: Sherwood Anderson and Sinclair Lewis. In On Native Ground,New York: Harcourt,Brace,1942,p. 173.
〔5〕Arthur B Coleman,The Genesis of Social Ideas in Sinclair Lewis,Dissertation,New York University,1954,p. 13.
〔6〕Mark Schorer,Sinclair Lewis: A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1961,p. 813.
〔7〕Martin Light,A Study of Characterization in Sinclair Lewis’s Fiction,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Ph. D. ,1960,p. 309.
〔8〕Sue Simpson Park,Satire of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Fiction of Sinclair Lewis. Dissertation,Texas Technological College,1966,p.118.
〔9〕Benne Bernice Daniel,Sinclair Lewis,Novelist and Speaker: A Comparison of the Themes and Rhetorical Methods used in Three of His Public Addresses to the Themes and Methods Used in Six of His Novels,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1962,p. 5.
[1] 陈开举. 从语境看阐释的有限与无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44-49.
[2] 陶水平. 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主义理论范式及其批评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75-187.
[3]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4] 顾祖钊. 再论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创新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42-151.
[5] 殷晓燕. 文化语境与 “文学经典” 的释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30-233.
[6] 杨再喜. 宋代接受视野中的“韩柳”并称论及其文化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34-236.
[7] 周云鹏.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探析——兼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来源的考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171-174.
[8] 刘乃歌. 跨文化传播与国家软实力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72-74.
[9] 张健.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公民社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9-23.
[10] 高楠. 喧闹语境中的矛盾整合———新世纪以来文艺学建构态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70-173.
[11] 雷小青. 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269-271.
[12] 陈亚平. 活力与限度——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47-148.
[13] 高楠.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话语与民族根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39-145.
[14] 赵小琪. 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63-169.
[15] 张士清. 澄明被经济学语境遮蔽的人道主义--兼析施密特对结构主义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26-3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