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5): 15-19.

• 德国哲学再审视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费希特的先验目的论历史观

吴海龙, 许恒兵   

  • 出版日期:2011-09-15 发布日期:2018-12-18
  • 作者简介:吴海龙,1977 年生,铜陵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 安徽铜陵244000) ; 许恒兵,1979 年生,哲学博士,南京政治学院理论一系讲师( 江苏南京210003) 。

  • Online:2011-09-15 Published:2018-12-18

摘要: 在费希特的哲学体系当中,作为根本前提的自立性“自我”具有“本原行动”的力量,它能自我追求其最高的实现。这决定了费希特哲学体系在总体上的目的论解释方式。通过将哲学原则中的目的论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费希特构筑了一个先验目的论的历史哲学体系,即从逻辑上为人类历史筹划了一幅先验性的“宇宙蓝图”。费希特的先验目的论哲学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很多无法克服的缺陷。

关键词: 自我, 目的论, 宇宙蓝图, 历史

中图分类号: 

  • B516.33

〔1〕〔12〕〔18〕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卷,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年,第791-792、812-813、835 页。
〔2〕〔3〕〔9〕〔1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327、322、330、57 页。
〔4〕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141 页。
〔5〕〔13〕〔14〕〔15〕〔16〕〔29〕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第72、71、163、48、55、18 页。
〔6〕〔7〕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12、27 页。
〔8〕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 卷,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年,第311 页。
〔11〕〔17〕〔31〕〔32〕布尔:《理性的历史》,王步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年,第49-50、10、45、59 页。
〔19〕〔20〕〔24〕〔26〕〔27〕〔28〕〔33〕〔34〕费希特:《现时代的根本特点》,沈真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7、124、5、10、10-11、129、11、16 页。
〔21〕〔22〕〔23〕梁志学:《从全球化来看费希特的历史哲学》,《云南大学学报》2007 年第4 期。
〔25〕伯瑞:《进步的观念》,范祥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年,第176 页。
〔30〕布尔:《费希特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世界哲学》2006 年6 期。
〔35〕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年,第169 页。
[1]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2] 刘一皋. 历史纪念中的包容与紧张:1948年之平津五四纪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39-50.
[3] 阎孟伟.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三个理论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0-45.
[4] 欧阳谦. 从“自我”到“他者”的伦理现象学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74-80.
[5] 毛振阳 乔瑞金.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69-80.
[6] 张文喜.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城市和市民社会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30-37.
[7] 程广云. 形而上学终结与科学一体化——重估《自然辩证法》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的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52-159.
[8] 赵永春. 继承性中国:从后人看“中国”中认识“中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89-202.
[9]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68.
[10] 史桂芳.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41-151.
[11]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78.
[12]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86.
[13] 刘方喜. 论马克思对当代文艺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叙事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5-23.
[14] 〔澳〕罗兰·博尔臧峰宇, 臧峰宇译, 李萍译校. 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2-31.
[15] 何旺生. 论郭绍虞的“保存古人的面目”——作为一种诠释范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1-14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