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5): 155-160.

• 经济理论前沿与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伪朝”与“伪国”语境下的五代十国杂税

吴树国   

  • 出版日期:2011-09-15 发布日期:2018-12-18
  • 作者简介:吴树国,1971 年生,历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0CZS012)

  • Online:2011-09-15 Published:2018-12-18

摘要: 五代十国时期杂税暴兴是史学界习惯的印象,但其背后存在“伪朝”与“伪国”语境的夸大与渲染。五代十国尽管出现一些极端杂税的事例,但多数时间的杂税处于合理范围内。“伪朝”与“伪国”语境将五代十国杂税的出现归结为各僭伪政权的本性所致,由此证明其非法性和非正统性,最终凸显本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其实质是政权合法性的诉求。实际上,五代十国杂税的凸显是唐宋之际赋役制度变迁的反映,特别是田税定额化的结果; 作为国家正税的补充,五代十国杂税的存在亦不乏合理性。

关键词: 杂税, 伪朝, 伪国

中图分类号: 

  • K243

〔1〕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1《世家·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747 页。
〔2〕薛居正:《旧五代史》卷44《明宗本纪第十》,北京:中华书局,1976 年,第610 页。
〔3〕陶岳:《五代史补》卷5,《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7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680 页。
〔4〕王钦若:《册府元龟》卷96《帝王部·敕宥一五》,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第1145 页。
〔5〕王钦若:《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第5839 页。
〔6〕王钦若:《册府元龟》卷160《帝王部·革弊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第1933 页。
〔7〕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46《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 年,第1946 页。
〔8〕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12《周太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 年,第1946 页。
〔9〕容迈:《容斋三笔》卷10《朱梁轻赋》,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41 页。
〔10〕《夏侯阳算经》卷中《求地税》,《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9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236 页。
〔11〕杜牧:《樊川文集》卷14,上海:上商务印书馆,1978 年,第203 页。
〔12〕王溥:《五代会要》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第402 页。
〔13〕薛居正:《旧五代史》卷4《太祖纪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 年,第72 页。
〔14〕薛居正:《旧五代史》卷5《太祖纪第五》,北京:中华书局,1976 年,第80 页。
〔15〕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5《改元天复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年,第33 页。
〔16〕〔17〕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卷2《齐王张令公外传》,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年,第13、11 页。
〔18〕《宋大诏令集》卷226《润州敕榜》,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875 页。
〔19〕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9《征榷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第186 页。
〔20〕朱熹:《朱子语类》卷110,《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2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284 页。
〔2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 咸平五年,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1126 页。
〔22〕《景定建康志》卷40,《宋元方志丛刊》第2 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第1987 页。
〔23〕王溥:《唐会要》卷88《仓及常平仓》,北京:中华书局,1955 年,第1617 页。
〔24〕郑学檬:《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94-295 页。
〔25〕李林甫:《唐六典》卷19《太仓署》,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526 页。
〔26〕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公使库》,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年,第394 页。
〔27〕路振:《九国志》卷3《安仁义传》,宛委别藏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87 页。
〔28〕路振:《九国志》卷1《李简传》,宛委别藏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27 页。
〔29〕路振:《九国志》卷10《杨思恭传》,宛委别藏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225 页。
〔30〕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7《吴越世家钱镠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843 页。
〔31〕《江南余载》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152 页。
〔32〕何勇强:《钱氏吴越国史论稿》,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328-337 页。
〔33〕陶岳:《五代史补》卷2,《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7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656 页。
〔34〕李昉等:《太平广记》卷124《郝溥传》,北京:中华书局,1961 年,第880 页。
〔35〕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7《南唐后主纪》,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第256 页。
〔36〕郑文宝:《江表志》卷2,《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139 页。
〔37〕《五国故事》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211 页。
〔38〕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1《世家·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747 页。
〔39〕陶懋炳:《五代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7页。
〔40〕袁刚:《试析我国政权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确立因素》,《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 年第2 期。
〔41〕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联书店,2006 年,第79 页。
〔42〕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 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108-141 页。
[1] 张其凡, 张胜海. 五代翰林学士略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7-11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