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3): 114-120.

• • 上一篇    下一篇

“五刑不如一耻”——先秦时期刑法观念的一个特色

晁福林   

  • 出版日期:2014-05-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晁福林,1943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 Online:2014-05-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上古时代“刑”起源于对于罪过的处罚,这种处罚最初不是《尚书·尧典》等所说的“五刑”,而是作为道德惩诫的“象刑”,它只是氏族内部的一种教化方式。《尚书·吕刑》篇所讲周代的“刑”是周初“义刑义杀”的体现,其所说明的是古代社会初期并不规范的刑罚。浸润着传统的道德精神与伦理规范的周礼支撑着周代社会的稳固,而刑罚只是其末节,而非主体。和“象刑”一样,将刑纳于其中的周礼,以激发人的耻感与社会责任感为宗旨,它是弱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先秦时期“刑”的这种以教化为主线的情况,完全适应了以氏族为主体的古代社会需要。

关键词: 象刑, 五刑, 纳刑于礼

中图分类号: 

  • K22

〔1〕吕坤:《呻吟语》卷5《外篇·治道》,《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838页。
〔2〕刘起钅于:《尚书校释译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55页。
〔3〕伏生:《尚书大传》,陈寿祺辑校:《尚书大传》卷2,《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08页。
〔4〕蔡沈:《书集传》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32页。
〔5〕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古代兵刑无别》,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82页。
〔6〕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古史辨》第七册(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06页。
〔7〕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袭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0页。
〔8〕《墨子佚文》,孙诒让:《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656页。
〔9〕王先谦:《荀子集解》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26-327页。
〔10〕杨雄:《法言·先知》,汪荣宝:《法言义疏》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92页;魏征:《隋书》卷33《经籍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73页。
〔11〕伏生:《尚书大传》,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卷3,光绪丙申师伏堂刻本,第29页。
〔12〕司马迁:《史记》卷30《平准书》索隐引《尚书大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27页。
〔13〕王宇信、徐义华:《商代国家与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584-607页。
〔14〕吕祖谦:《增修东莱书说》卷34,《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五册,386页。
〔15〕黎德清编:《朱子语类》卷79《尚书二》,北京:中华书局,第五册,1988年,第2062页。
〔16〕伏生:《尚书大传》,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卷6,光绪丙申师伏堂刻本,第33页。
〔17〕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第2册《东坡书传》卷19《书传》,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第225页。
〔1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4页。
[1] 崔向东. 医巫闾山名称来源及“伊虑”族属迁徙考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68-172.
[2] 晁福林. 从简本《缁衣》“夋”字说到《小雅·车攻》篇的时代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66-171.
[3] 刘光胜. 真实的历史,还是不断衍生的传说——对清华简文王受命的再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72-177.
[4] 马卫东. 春秋公族政治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15-119.
[5] 李亚光. 对大禹治水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14-118.
[6] 孙祥生. 论礼的起源及其转型——一种法文化学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71-73.
[7] 艾春明, 傅亚庶. 再说商先起源于幽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03-108.
[8] 王成国. 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94-98.
[9] 刘丰, 杨寄荣. 先秦儒家情礼关系探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05-109.
[10] 任伟. 从"应监"诸器铭文看西周的监国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02-105.
[11] 张发颖. 凤图腾东夷人及其文化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11-115.
[12] 周书灿. 西周王朝国家结构探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16-120.
[13] 耿立言. 上古农耕开发与人汤生态灾难-"羿射十日"史因新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98-101.
[14] 傅允生. 孔子义利观再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2): 92-97.
[15] 于薇. 从王室与苏氏之争看周王朝的王畿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52-15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