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寻求根基性的存在经验
    孙利天, 黄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5-10. 
    摘要 ( 128 )   收藏
    一个时代的哲学理念需要时代经验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哲学理念需要该民族历史经验的支撑,在当代对存在意义的理解需要一种基本的存在经验的支持,这种哲学理念才能是在时代中、在民族中有着根源性或者说是扎了根的哲学理念,否则就只是一些抽象的学术化术语。在这样的意义上,在我们当下的时代进程中,要理解存在、把握现实进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或许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寻找我们自己具有根基性的存在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主体的劳动时间——《资本论》及其手稿时间观的存在论阐释
    王林平, 高云涌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1-16. 
    摘要 ( 124 )   收藏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时间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语境中,劳动时间被马克思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运动本身的一个关系要素,具有作为主体的劳动时间和客体化的一般劳动时间两种形式规定。劳动时间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体系中的一种运动主体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对象化、客体化为商品、货币、资本、工资、利润、剩余价值等社会存在,构成了一个由其不同化身共同构成的独特的整体社会关系存在结构。资本逻辑实质上就是资本家通过强制劳动,以客体化、对象化劳动时间为依托,追求统治和支配更多的活劳动时间的逻辑,同时也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制度基础上的剩余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矛盾逻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的哲学贡献——以马克思对德国观念论的继承与评判为视角
    玛丽娜·冯·贝科娃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7-21. 
    摘要 ( 151 )   收藏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语境下,马克思对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马克思思想的内部关系中,哲学思想对经济和政治思想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其二,在西方哲学史的外部关系中,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回应了二元论的问题。通过考察“异化”和“活动”两个概念,实践、异化、人、活动等概念在马克思这里发生了转变。继费希特的“自我”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后,马克思主要关注的是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异化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是使人与世界相疏远的过程。马克思要寻求人的真正解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何意义?
    黄亚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22-26. 
    摘要 ( 103 )   收藏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为解决欧洲科学和理性的危机而在意识哲学范围内提出的重要概念。多年后,这一概念又被国内学界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研究当中。这种吸收有其积极意义,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已有“实践”概念,如果不加以批判分析而直接引入,那么将不仅没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新的内容,反而还会带来问题。实际上,胡塞尔试图将生活世界还原到先验自我,这种还原所带来的悖谬表明,理论与实践或生活世界之间是不可互相还原的。由此,生活世界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在于,它表明实践对于理论虽具有奠基性意义,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还原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家庭时代的家庭”理论的中国适用性研究
    张金荣, 杨茜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27-32. 
    摘要 ( 192 )   收藏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家庭也在经历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社会个体获了得更为广阔的流动空间,时代变革孕生出的新的行为模式、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婚姻价值观念对固有的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社会逐渐显露出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多种家庭生活模式,家庭发展趋势正从传统封闭走向开放。贝克提出的“后家庭时代的家庭”理论,意在指出西方国家家庭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家庭在当下的现代化变革中呈现出与贝克所提出理论的西方现代家庭背景相似的状况。以西方的“后家庭时代的家庭”理论为借鉴,在我国的家庭结构变迁过程中,鼓励个人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同时,要兼顾我国家庭组织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社会问题考验的同时,维护好家庭稳定这一社会安定的基石,有效降低社会转型带来的风险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市场、社会和家庭交织影响下性别观念的回归
    顾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33-40. 
    摘要 ( 219 )   收藏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二期(2000年)和第三期(2010年)表明,传统性别观念出现了回潮。传统性别观念回潮客观反映了女性在经济转型中的境遇,这种境遇交织着国家、市场、社会和家庭等多种因素的此消彼长和相互交融。市场化经济改革以后,国家弱化了对性别观念的直接改造,转变为立足于长远的制度建设,加强了其对现代性别观念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市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又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以其素质话语的特殊需求启迪了女性追求现代性别观念;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参与不断地促进着女性对现代性别观念的认同;家庭本身建构出的性别角色关系的能动性在国家的直接干预退隐之后凸显出来,家庭生活中性别关系实践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性别观念的塑造。性别观念就是在这样多重因素的互动中,以传统名义下的新型社会内涵出现在人们面前,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异妇女贫困化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杨成波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41-45. 
    摘要 ( 165 )   收藏
    伴随着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和离异妇女人群的逐年扩大,离异妇女贫困化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离异妇女的贫困化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造成的,具体来讲,就是离异妇女遭受多重社会排斥、社会支持网弱化、传统文化观念束缚、离婚救济制度缺失、家庭救助缺位、子女社会化问题突出、离异妇女再婚较难以及自身素质低等。因此,要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团体、教育水平和自身观念转变等方面着手,协同作用来缓解离异妇女的贫困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产品理论适用性的再讨论——兼论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回归
    丁兆君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46-49. 
    摘要 ( 137 )   收藏
    既往学界对公共产品理论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存在极大偏差,导致我们在制定实际财政政策、规范政府行为时理论依据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基于对公共产品理论内容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就公共产品理论本身至少有三方面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和解读。第一,(非)竞争性是产品客观属性,而是否具有排他性则取决于外部条件;第二,产品的消费竞争程度决定了产品“公共性”的大小;第三,产品的“公共性”不等于社会共同需要。公共产品理论在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中的缺陷在于:公共产品的“公共性”无法成为政府支出范畴界定的理论依据;政府支出范畴应着眼于市场供给有效却忽略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据此,重新构建政府支出的理论框架至少应包括以下三层次逻辑的内容:首先,政府支出范畴应根据社会的共同需要来界定,确保经济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次,社会共同需要的确定应是全体公民公共选择的结果,保证政府支出的社会合意性;最后,政府支出模式应结合市场手段进行创新,提高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原因探析
    于文夫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50-55. 
    摘要 ( 111 )   收藏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而对外文化贸易则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尽管当下我国主要文化产品出口数量迅速增长,文化产品出口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大、文化产业辐射面小、竞争力弱以及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样不能忽视。要加快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平稳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就必须要转变政府文化管理模式,加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文化贸易发展模式,完善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机制,从多角度对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给予持续的支持和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工商登记制度的价值取向
    佐藤孝弘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56-60. 
    摘要 ( 132 )   收藏
    工商登记制度的价值可以分为安全价值和效率价值,安全价值取向又分为宏观上的价值取向和微观上的价值取向。前者主要是与社会安全有关,例如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公示和当事人向政府部门申请登记、审查及管理来提高安全性;后者则多指通过政府部门进行审查和管理的具体行为来提高公信力等。安全价值与效率价值在取向上存在矛盾,我们应在二者之间作出衡平判断。从法律的形成过程和公法的根本目的来看,工商登记制度的核心价值应是微观安全价值与效率价值的并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险对侵权法损害赔偿功能的冲击与限度
    陈皓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61-65. 
    摘要 ( 90 )   收藏
    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对侵权法损害赔偿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这种作用随着保险市场的扩大而逐渐强化,特别是无过错保险方案的实践对侵权法产生了强烈冲击。然而保险对侵权法的冲击存在限度,一方面侵权法面对冲击进行自我调适,即从以个人主义观念为基础的过失制度逐渐转向对被告公共责任的关注,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的性质和商业保险遵循的市场原则限制了保险对损害赔偿问题的解决力度。保险与侵权法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的边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刑事司法合作立法的规范、协调与完善——以正在酝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司法协助法》为视阈
    朱志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66-70. 
    摘要 ( 83 )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司法协助法》已被纳入国家立法规划,这表明我国的刑事司法合作将更加规范化;在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刑事司法协助和刑事司法合作的规范使用,将复合法域下的刑事司法合作问题纳入立法视野,规定区际刑事司法合作问题,明确国家和各个法域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并及时协调其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法的外国人私法地位
    张国强, 王利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71-74. 
    摘要 ( 99 )   收藏
    外国人的私法地位,作为一个人在内国享有人格与私权的地位,在根本上是一种经济地位,同样是由人类社会的一定经济秩序决定的并成为这一秩序的一种法律表现,是人类的一种世界性秩序。近现代法上,关于外国人私法地位的确立,既从相互主义到平等主义的发展以及平等主义原则的普遍承认,是人类法律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农业合作社理论与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制
    于金富, 胡泊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75-79. 
    摘要 ( 191 )   收藏
    马克思农业合作社认为,农民合作社既是经济落后国家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过渡形式,也是其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行股份合作农场制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程度分析及对策
    侯为民, 孙咏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80-87. 
    摘要 ( 152 )   收藏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及泡沫成份是否过大,是近年来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中国房地产业已成为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并存在泡沫持续扩大的趋势。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房地产供求结构失衡、货币投放量过大、投机因素、较低的交易费用等是造成房价虚高的主要动因。从国际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程看,房地产泡沫过大会使经济增长波动过大并易导致危机。为有效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当前政府应充分考虑影响中国房屋价格的各种复杂因素,统筹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加快制订和实施去泡沫化的政策措施,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度膨胀对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级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
    吴宇晖, 付淳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88-94. 
    摘要 ( 104 )   收藏
    分级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对发达地区而言,劳动力的高等教育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高级人力资本通过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级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暂未发挥积极作用;欠发达地区中、高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不明显。高级人力资本在第一产业中并未发挥正外部性,对第二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而中级人力资本在第三产业中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应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优化地区教育结构、完善分级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建立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人才结构与地区经济结构相匹配,发挥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用,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个体语言技能资本投资特性的语言传播规律分析
    王海兰, 宁继鸣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95-100. 
    摘要 ( 114 )   收藏
    从经济学视角看,语言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在一个没有规制的市场环境中,一种语言的传播,归根结底是个体出于自身收益最大化考虑而选择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结果。个体语言技能资本投资具有多重收益和双向外部性特征,一种语言的可持续传播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对掌握该语言技能劳动者的持续性需求,可为掌握该语言技能的个体提供长期的经济收益;二是这种语言获得了广泛使用,能为投资该语言的个体在当下或可预见的未来带来具有吸引力的交际收益。劳动力市场上掌握某种语言技能的劳动者的供求状况和该语言在特定语言社区内的地位是推动这种语言传播的内在动力。基于此,加快汉语国际传播,应提升汉语的经济价值和交际价值,吸引个体学习和使用汉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金融下的非营利性众筹融资模式分析
    鞠冉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01-104. 
    摘要 ( 145 )   收藏
    在全球网络环境日趋成熟的现实背景下,传统金融产业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越来越复杂。非营利性众筹融资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方式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着实体经济产生创新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非营利性众筹融资模式的产生。同时尽管非营利性众筹融资模式在中美之间存在很大的发展差异,但是其仍然呈现出专业化发展以及全链条式发展的特殊趋势。此外,非营利性众筹融资模式对于支持小微企业经营融资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也正是它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应具备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连茂君, 支大林, 许多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05-109. 
    摘要 ( 149 )   收藏
    债券市场结构平衡是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成熟的债券市场结构一般表现为融资结构相对合理、投资者丰富且换手率高以及债券发行规模大且品种结构好等特征。改革开放30余年间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以国债为主的融资结构失衡、投资者结构单一且同质性严重、债券期限结构失调且中期债居多等结构性问题,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功能。优化我国债券市场结构的具体对策主要是:纠正债券市场功能,拓宽企业债券的发行,促进投资主体机构化,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增强债券期限创新,丰富债券交易品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理财环境研究
    徐丽洁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10-113. 
    摘要 ( 85 )   收藏
    在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产出、规模等自身因素影响致使其资本、技术构成偏低,导致其发展受到外部理财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中小民营企业理财环境的分析就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是中小民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同时也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理财活动有着重要制约和影响。只有充分了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才能促进中小民营企业更好的开展财务管理活动,进而促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其理财目标。基于中小民营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的现状: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法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同时受到金融环境的限制;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产生内部失控,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理财环境的措施是:发挥政府的导向功能,创建有利于中小企业理财的社会环境;健全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法律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中小民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金融环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商业服务体系;中小民营企业应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区域产业集群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刑不如一耻”——先秦时期刑法观念的一个特色
    晁福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14-120. 
    摘要 ( 299 )   收藏
    上古时代“刑”起源于对于罪过的处罚,这种处罚最初不是《尚书·尧典》等所说的“五刑”,而是作为道德惩诫的“象刑”,它只是氏族内部的一种教化方式。《尚书·吕刑》篇所讲周代的“刑”是周初“义刑义杀”的体现,其所说明的是古代社会初期并不规范的刑罚。浸润着传统的道德精神与伦理规范的周礼支撑着周代社会的稳固,而刑罚只是其末节,而非主体。和“象刑”一样,将刑纳于其中的周礼,以激发人的耻感与社会责任感为宗旨,它是弱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先秦时期“刑”的这种以教化为主线的情况,完全适应了以氏族为主体的古代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视野下晚明漳州青花瓷的异军突起
    万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21-128. 
    摘要 ( 143 )   收藏
    明代是青花瓷崛起的时期,漳州窑青花瓷则是晚明闽南文化的一朵奇葩。至迟在16世纪70年代开始至17世纪上半叶约100年间,漳州窑青花瓷特别是克拉克瓷经由海上丝绸——瓷银之路远播海外,蜚声世界。从仿制景德镇瓷器的装饰到自主接受海外定制,漳州青花瓷的迅速崛起,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人文、地理、交通运输条件,更与隆庆初漳州月港开海后环太平洋“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地区与欧洲地区外销瓷器需求量激增密切关联,而以大量流入白银为基础开启的中国本土白银货币化进程以赋役折银——征银形式席卷全国,又为福建特别是漳州地区农业经济向生产外销瓷器转轨提供了外在条件。可以说,晚明漳州外销青花瓷的崛起是晚明中国海外贸易模式转变、中国海外贸易爆发式发展的典型例证。17世纪后半叶,月港因清朝海禁政策走向衰落,产供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漳州青花瓷也随之逐渐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裂与重塑:大礼议的政治功能
    田澍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29-134. 
    摘要 ( 206 )   收藏
    发生于正德、嘉靖之际的大礼议无疑是永乐之后明代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事件。无论人们如何看待大礼议,都必须承认并正视其“两断三续”的政治功能:一是孝宗—武宗帝系彻底中断,皇统由宪宗第三子孝宗移至第四子兴献王一系,这是断嗣;二是杨廷和集团被彻底推毁,未能东山再起,这是断臣;三是朱厚熜以兴献王之子的身份君临天下,理直气壮地继承了明朝皇统,这是续统;四是张璁等人在大礼议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取代杨廷和集团的中坚力量,完成了新旧势力的更替,这是续臣;五是政权的平稳过渡和新君新臣的合力革新,开启了新的时代,这是续活力。经过大礼议的洗礼,明朝在断裂与重塑中焕发了活力,得以重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万历二十五年的石星、沈惟敬案——以萧大亨《刑部奏议》为中心
    郑洁西, 杨向艳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35-139. 
    摘要 ( 653 )   收藏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战争期间(1592-1598),明朝方面的主和派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九月册封丰臣秀吉活动中遭遇失败,其代表人物兵部尚书石星、册封副使沈惟敬于次年下狱论死。关于石星、沈惟敬之论罪,当时史籍大多语焉不详,或出传闻,难足采信。根据新近发现的海外孤本刑部尚书萧大亨《刑部奏议》中的相关审判记录来看,石星、沈惟敬案背后涉及到明朝对外战略决策转向与明朝军政大臣的内部政治斗争。明朝在册封“失败”以后对日开始采取强硬手段回应,追究石星、沈惟敬等讲和派的责任是国内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需要,而主和派的失势和明朝军政大臣的内部矛盾,也是促使石星、沈惟敬二人被治罪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日本主义论析
    陈景彦, 周致宏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40-146. 
    摘要 ( 250 )   收藏
    小日本主义是小国主义在日本的具体化,是日本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日本明治中期就能看到自由民权论者的小国主义思想;其后在日俄战争前后,在《平民新闻》上也能见到一些社会主义者的小国论;但是最有代表性的还是《东洋经济新报》一家的小日本主义论,其理论基础有着独特的、功利的经济合理主义的特征,尤其是作为集大成者石桥湛山的小日本主义思想更为突出。小日本主义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和超越时代的特点,在二战后日本的宪法制定、国家发展路线的转变及中日关系恢复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
    姚文放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47-156. 
    摘要 ( 240 )   收藏
    “话语转向”是晚近文学理论的大趋势,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法国学者福柯。福柯的话语理论力图为话语问题提供一种制度化的背景,一种权力关系的基础,在话语问题上打开一条通往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的路径。福柯的话语理论经历了从“考古学”到“谱系学”的方法论演变,对于知识话语与权力关系、身体话语与微观政治的联系进行了开掘和建构,而这一切都与晚近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历史性转折有关。福柯对于文学理论的影响通过直接效用与参照效用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总的说来,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于文学理论的参照效用较之直接效用更为重要。而这种情况,对于“后学”的各种新文类来说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理论扩容与文论的领域属性
    高楠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57-162. 
    摘要 ( 84 )   收藏
    文学理论扩容已作为新的理论问题提出。扩容在理论与对象两个方面进行,理论扩容体现为对其他领域理论或成果及研究方法的汲取,对象扩容体现为向文学之外的研究对象拓开。文学理论扩容的理论自身根据是它凝聚于文学的理论性及不时又淡化及游离于文学的多向性。文学理论扩容的实践根据则来于它的应用属性,它在应用中解决普遍向具体转化的理论难题;转化的要点是文学的生活虚拟性,使文学虚拟而又真实的关键是基于生活经验的理解。正是生活经验的理解中介,使文学与生活相融通,在融通中,文学理论实现着由文学对象向生活及文化对象的扩容。文学理论扩容的领域属性体现为文学理论主体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新批评”的文化政治与本体论维度
    张燕楠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63-167. 
    摘要 ( 151 )   收藏
    “美国新批评”是“新批评”流派的核心构成,以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为内核的“美国新批评”理论是建立在美国南方批评的文化政治语境中的具有多元内涵的理论。当下学界对于“新批评”的形式主义界定是源于理论形成之初与芝加哥学派论战的结果。“新批评”理论真正的核心思想是“重农运动”引发的,由兰色姆提出的文学本体伦,是属于现代本体论范畴内的感性本体论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瑞恰慈与中国文论现代化进程
    黄一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68-176. 
    摘要 ( 151 )   收藏
    艾·阿·瑞恰慈(I.A.Richards)文学思想所彰显出的包容性,其理论成熟于中西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性,是其思想能积极影响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根本性原因,也为西方现代文论资源和中国文学传统经验对话、融合提供了丰富内容。中国学界在瑞恰慈思想影响下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包括中国文学在文学独立价值、语义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文学批评方法、综感的审美理想三个层面的现代转换。传统是现代转换的基础,现实需要是现代转换的内在动力,瑞恰慈文学思想对中国学界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中国文学的传统形态和中国文学的现实需要同时起着作用。包容儒家“中庸”美学特质的综感审美理想,使1930年代后期的中国新诗找寻到一种新型的诗美学。而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有所悖离的科学化批评理论,则是在中国学人寻找其与中国文学传统方法、中国语言文学特性的对接点中达到真正的本土化。瑞恰慈文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现实的交汇、综合,中国文学传统和瑞恰慈的思想互证、互释,是在巩固、丰富中国传统的基础上的中西汇通,而双向对话中的“舍”与“取”,构成中国文论的现代化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美学”在中国
    王亚芹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77-181. 
    摘要 ( 230 )   收藏
    “身体美学”在中国备受瞩目,它既契合了当前中国转型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吁求,又呼应了我们传统美学中的身体思想资源,同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包容性解析”的多元主义立场。身体美学在中国,由最初的基本理论吸收到有倾向性的阐释,再到客观理性的反思,这一接受过程在丰富和发展“身体美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身体美学理论内在的不自洽与它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适用性限度等。因此,中国式的“身体美学”的发展,关键在于借鉴西方的致思路径和研究方法,在身体与心灵、审美与生活、中国与西方之间架起一座相融相契的“桥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好问的文化立场及词学思想
    于东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82-188. 
    摘要 ( 133 )   收藏
    元好问站在华夏文化守护者和传承人的立场上,在金元鼎革之际,救世活人,存文保道,积极促进了蒙元政权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显示出一种了不起的器识和境界。正是这种“文化大于种族”的立场,使得他的词学思想包蕴古今,兼容百家,无论是其词主“情性”的创作主体论,渊雅深厚的艺术风格论,还是“言外”与“滋味”的欣赏接受论,以及以词传史的审美功能论,都显示出元氏词论开放和圆通的多元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美诉求与意识形态建构的矛盾——关于扬雄“悔其少作”的文化阐释
    郭世轩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89-192. 
    摘要 ( 128 )   收藏
    扬雄在《法言》中“悔其少作”的声明使后世学者震惊与不解。这种矛盾背后不仅反映了他文学思想的巨大变化,也凸显了他的汉赋理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这促使了汉赋发展发生转向,首先,使赋体文学逐渐抒情化、哲思化、沉郁化,强化丽与事的对立,终结了汉大赋的生机与活力。其次,注重意识形态的建构价值与意义,标志着经学对文学的全方位渗透与收编,导致文学创作与接受的经学化倾向。再次,扬雄大力推广儒家诗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最后,他强调了著书立说的极端重要性,开辟了文人以文章传世的话语系统和价值坐标,将立言不朽具体化,直接影响了桓谭、王充、曹丕、刘勰等人的文学思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国文学”研究提出的几个问题
    周海波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193-199. 
    摘要 ( 145 )   收藏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到“民国文学”研究,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概念,而且也是文学史研究与撰述的方法论的变革,是文学观念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转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学术视阈。首先,“民国文学”研究淡化了“现代”的困扰,使文学研究真正回归到“文学的”研究,带来了研究疆界、研究范式、文学观念的突破,重新提出中国文学的“新”与“旧”、“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在新的文学史叙史,即在民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作家重读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国机制与延安文学
    张武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200-217. 
    摘要 ( 118 )   收藏
    最近民国文学相关概念尤其是民国机制研究遭遇到延安文学研究领域一些学者的质疑,如何处理民国机制和延安文学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命题。事实上,文学的民国机制和延安文学并非彼此抵牾,相互对立。从民国视角出发,回到民国历史文化语境中,是认知延安文学的前提,运用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机制要素,才可更好地阐释延安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观念的变迁,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延安文学中民族主义表述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文审视与土地意象——《科尔沁旗草原》新解读
    冯静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208-210. 
    摘要 ( 189 )   收藏
    《科尔沁旗草原》史诗性的视野架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等文本特征与托尔斯泰的《复活》产生了异时异地的互文观照。在这部小说中又有太多作家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子,丁宁的形象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身在关外,心却恋在草原的地主端木蕻良,他对这片土地既爱又恨,执着地将创作视角关注在土地这一农民的生存之本上,土地是这部作品乃至端木蕻良大部分作品中永恒的意象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清儒学与近代文学的乌托邦想象
    朱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3):  211-213. 
    摘要 ( 175 )   收藏
    清末民初是乌托邦文学流行的时代,也是现代中国梦的起点。“过渡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儒家乌托邦世界。这一儒家中国梦以“万物一体的仁—大同主义—人民民主主义”为核心要义,取道德理想主义为内在超越的路径。在东方和西方之外,晚清文人以新的人格理想主义,建构出仁义治天下的“文明境界”。这为我们从开端处理解中国梦的独有内涵与价值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