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是乌托邦文学流行的时代,也是现代中国梦的起点。“过渡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儒家乌托邦世界。这一儒家中国梦以“万物一体的仁—大同主义—人民民主主义”为核心要义,取道德理想主义为内在超越的路径。在东方和西方之外,晚清文人以新的人格理想主义,建构出仁义治天下的“文明境界”。这为我们从开端处理解中国梦的独有内涵与价值提供了契机。
中图分类号:
〔1〕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63-164页;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10页;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册),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第504-506页。 〔2〕观云:《华年阁杂谈·几多古人之复活》,《新民丛报》第37号,1903年9月5日。 〔3〕吴趼人:《新石头记》,《吴趼人全集》(第6卷),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06-213页。 〔4〕史华慈:《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57页。 〔5〕思黄(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民报》第1号,1905年12月;饮冰(梁启超):《开明专制论》,《新民丛报》第73-77号,1906年1月-3月。 〔6〕安德鲁·琼斯:《鲁迅及其晚清进化模式的历险小说》,王敦等译,《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2期;Huters,Bringing The World Home:Appropriating The West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p.169. 〔7〕〔10〕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83、262页。 〔8〕孙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孙中山全集》(下),上海:三民公司,1927年,第12页。 〔9〕沟口熊三:《作为方法的中国》,孙军悦译,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第176页。 〔11〕松尾洋二:《梁启超与史传》,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50页。 〔12〕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203页。 〔13〕师复:《答恨苍》,葛懋春等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322页。 〔14〕Huters,Bringing The World Home:Appropriating The West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pp.169-170;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22页。 〔15〕李泽厚:《说天人新义》,《历史本体论·乙卯五说》,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252-253页。 〔16〕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民主评论》1958年元旦号。 |
[1] | 潘屹. 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福利制度建设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2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