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3): 163-167.

• •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国新批评”的文化政治与本体论维度

张燕楠   

  • 出版日期:2014-05-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张燕楠,1972年生,文学博士,东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004)。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3YJA752030);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02030022112001);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资助项目(2012lslktziwx-12)

  • Online:2014-05-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美国新批评”是“新批评”流派的核心构成,以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为内核的“美国新批评”理论是建立在美国南方批评的文化政治语境中的具有多元内涵的理论。当下学界对于“新批评”的形式主义界定是源于理论形成之初与芝加哥学派论战的结果。“新批评”理论真正的核心思想是“重农运动”引发的,由兰色姆提出的文学本体伦,是属于现代本体论范畴内的感性本体论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 新批评, 形式主义, 文化政治, 本体批评

中图分类号: 

  • I0

〔1〕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75页。
〔2〕陈厚尘、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4页。
〔3〕〔7〕〔8〕〔9〕〔10〕〔11〕〔12〕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六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123、123、261-262、261、258、270-271、293页。
〔4〕Thomas Daniel Young,“Preface,” in T.D.Young ed.,John Crowe Ransom:Critical Essays and A Bibliography,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2003,p.ix.
〔5〕赵毅衡:《新批评与当代批判理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9年第2期。
〔6〕R.S.Crane,“The Idea of Humanities and Other Essays,” Critical and Historical,vol.2 (Dec.1980),pp.23-31.
〔13〕李杨:《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一个文学运动的阶级视角》,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91页。
〔14〕Ann Jefferson and Robert Robey,Modern Literary Theory: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London:B.T.Batsford Ltd.,1982,p.62
〔15〕Vincent B.Leitch,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from the 1930s to the 1980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pp.54-57.
〔16〕〔17〕Mark Jancovich,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the New Critic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p.5.
〔18〕J.L Stewart,The Burden of Time:The Fugitives and Agrarian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p.ii.
〔19〕Kieran Quinlan,John Crowe Ransom’s Secular Faith,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9,p.iv.
〔20〕袁可嘉:《“新批评派”述评》,《文学评论》1962年第2期。
〔21〕胡亚敏:《新时期新批评研究的扛鼎之作——读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安徽文学》2010年第4期。
〔22〕〔23〕赵毅衡:《重访新批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7、18页。
〔24〕吴元迈:《文学本体论的历史命运》,《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第4期。
〔25〕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2-53页。
〔26〕方珊:《形式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81页。
〔27〕于茀:《关于文艺美学领域的本体论问题》,《文艺研究》1993年第2期。
〔28〕张瑜:《文学本体论新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第87页。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3] 管勇. 再现、权力与文化政治——萨义德“东方不是东方”的再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77-181.
[4] 李炜. 文学性:从自救到解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213-216.
[5] 谢梅. 张力与工拙--中西文论范畴之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239-2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