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6): 84-89.

•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基金会治理核心评估内容研究

徐家良, 卢永彬, 赵璐   

  • 出版日期:2014-12-15 发布日期:2019-01-22
  • 作者简介:徐家良,1963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永彬,1979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第三部门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 20003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规划课题(11YJA630164)

  • Online:2014-12-15 Published:2019-01-22

摘要: 在众多社会组织中,基金会在教育、医疗、卫生、艺术等领域发挥着募集社会资金、满足公众需求、传播慈善意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30多年来我国基金会发展的文献回顾梳理,重点对基金会评估进行深入分析,比照目前我国民政部基金会评估指标,总结出五个中国基金会主要评估要素:基础条件、公开透明度、工作绩效、社会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对上海市基金会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基金会治理最需要关注的核心评估因素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为公开透明度和基础条件。核心评估要素研究对完善我国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和提升基金会能力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基金会, 治理, 核心评估, 公开透明度,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 

  • C916

〔1〕刘忠祥:《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5-17页。
〔2〕〔4〕刁银银:《中国基金会等级评估浅析》,《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第6期。
〔3〕徐家良、廖鸿:《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7页。
〔5〕卢玮静:《基金会评估历程、开展状况与特点》,《社团管理研究》2012年第2期。
〔6〕〔17〕徐家良、廖鸿:《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3-15页。
〔7〕〔10〕〔15〕〔32〕陶传进:《为基金会的评估定位》,《社团管理研究》2012年第2期。
〔8〕赵小平:《如何评估基金会的专业性》,《社团管理研究》2012年第2期。
〔9〕卢玮静:《目前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问题》,《社团管理研究》2012年第2期。
〔11〕李茜、周咏梅、王孟龙:《基金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2〕陈德球、廉志端:《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建设机制》,《社科纵横》2005年第2期。
〔13〕陶传进、赵小平、祝贺:《基金会评估中的指标体系问题——以抗震救灾中的募捐组织为例》,《学会》2009年第2期。
〔14〕〔22〕王孟龙、周咏梅:《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益基金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财会通讯》2013年第2期。
〔16〕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8〕李琦:《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流动性问题研究——立足北京市样本的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9期。
〔19〕邹世允、吴宝宁:《扩大我国慈善透明度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2期。
〔20〕刘忠祥:《基金会的公开透明——社会选择的必然要求》,《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第5期。
〔21〕娄峥嵘:《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理性分析》,《商业会计》2011年第32期。
〔23〕韩俊魁、纪颖:《汶川地震中公益行动的实证分析——以NGO为主线》,《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年第2期。
〔24〕张小玲:《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比较研究》,《软科学》2004年第5期。
〔25〕陈秀峰、李莉:《从慈善文化走向公益文明:试析中国基金会的治理理念》,《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9期。
〔26〕仲伟周、曹永利、Shunfeng SONG:《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科研管理》2006年第3期。
〔27〕Barbier,E.B.,Economics,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 and Development:Conventional and Alternative Views.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1989,p.223.
〔28〕Barbier E B.,“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vol.14,no.2(1987),pp.101-110.
〔29〕 Munro D A and Holdgate M W.,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1991.
〔30〕 Munasinghe M,and McNeely J.,Key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efin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The biogeophysical foundations,(1995),pp.19-56.
〔31〕罗守贵、曾尊固:《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33〕 王春婷、傅广宛:《公共政策制定中大众媒体对公民有序参与的影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34〕 马昕:《非公募基金会及其管理体制研究》,《中国民政》2004年第6期。
〔35〕 蒋耀:《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 郇庆治. 环境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12.
[2] 郑元景. 社会转型期网络民粹主义话语形成机制及治理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9-65.
[3] 刘朝晖.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数字技术应对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80-87.
[4] 李海青. 使命驱动型的治理现代化——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4-19.
[5] 潘屹. 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0-106.
[6] 刘民权, 王曲. 国际互救型医疗卫生体系及中国未来的卫生援外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75-183.
[7] 董幼鸿. 精细化治理与特大城市社区疫情防控机制建设——以上海基层社区疫情防控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92-200.
[8] 李辉. 非常规模式下基层治理的多重逻辑——基于L市6乡镇疫情防控的案例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01-208.
[9] 刘朝晖. 新时代公共安全治理的一体化建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95-102.
[10] 贺书霞. 农户分化、风险策略与农业风险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03-108.
[11] 田毅鹏. 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抗击疫情体系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9-27.
[12] 杨菊华. 大流动背景下的新冠肺炎疫情与治理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28-33.
[13] 马良灿. 重大疫情下的乡村治理困境与路径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43-48.
[14] 李翔. 阿马蒂亚·森民主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0-27.
[15] 吴磊.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0-5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