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究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旨在科学认识高等教育制度之善。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遵循以下的多元价值:自由是最根本的人道;效率是遵循市场伦理;民主体现出行政伦理;公正彰显社会伦理。在明确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多元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关系进行了探究。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是在自由、效率、民主与公正等多元价值之间力量不断变化的一种均衡与非均衡的动态博弈,并实现了博弈的相对均衡。
中图分类号:
〔1〕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304页。 〔 2〕爱德华·希尔斯:《教师的道与德》,徐弢、李思凡、姚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16-218页。 〔 3〕Philip G.Altbach,Liz Reisberg Laura E., Rumbley Trends i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Tracking an Academic Revolution,Paris: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Publishers,2009,p.67. 〔4〕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49页。 〔 5〕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33页。 〔 6〕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7页。 |
[1] | 马得懿. 无人岛屿建设融资法律机制与中国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95-205. |
[2] | 王 俊.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阐释艺术——对“阐释学”的现象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38-43. |
[3] | 何立春. 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框架及优化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23-127. |
[4] | .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组合性均衡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5-119. |
[5] | 宋伟. 从“巫史传统”到“儒道互补”:中国美学的深层积淀——以李泽厚“巫史传统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99-204. |
[6] | 刘玉贤. 基于博弈均衡的自然正义——肯·宾默尔平等观的自然主义基础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39-42. |
[7] | 魏浩, 李粟. 中国和加拿大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24-130. |
[8] | 吕春颖. 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伦理内涵辨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16-20. |
[9] | 谢姝玮. 法律解释方法在刑事个案中运用的价值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75-77. |
[10] | 洪开荣.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90-93. |
[11] | 赵红梅, 刘莹. 供应链环境下供需双方采购博弈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16-119. |
[12] | 蒋满元. 企业生产能力选择对过度竞争现象形成的影响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02-106. |
[13] | 蒋满元. 政府行为选择对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影响探讨--博弈论的分析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157-162. |
[14] | 欧阳红兵, 才静涵. 人民币汇率改革前景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81-85. |
[15] | 孙立. 均衡失业率模型对我国失业攀升的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83-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