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6): 147-151.

• 诗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艺术意味的分析

顾颖   

  1. 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200031
  • 出版日期:2004-12-20 发布日期:2004-12-20
  • 作者简介:顾颖( 1971- ) ,女,四川乐山人,文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 Online:2004-12-20 Published:2004-12-20

摘要: 艺术意味是涉及艺术表现与艺术传达的核心问题,对作为艺术效果的“意味”的考察,以及对艺术意味的生成状态分析,可勾画出艺术意味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为深入探讨艺术表现、艺术符号等问题提供一个合理而辩证的思维角度。

关键词: 艺术意味, 智性, 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 

  • I0

〔1〕论语· 阳货〔M〕.
〔2〕陆时雍. 诗镜总论〔A〕. 历代诗话续编〔C〕.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1423.
〔3〕〔5〕叶燮.原诗: 内篇下〔M〕.
4 〔4〕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的起源〔A〕. 海德格尔诗学文集〔C〕.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50.
〔6〕〔7〕莫里茨· 盖格尔. 艺术的意味〔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9. 57-77, 73.
〔8〕罗曼· 英伽登.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A〕. 胡经之,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 第三卷〔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16-43.
〔9〕大卫· 贝斯特. 艺术· 情感· 理性〔M〕. 北京:工人出版社, 1988. 2.
[1] 刘秀玉. 智性升华: 贝克特戏剧的否定美学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28-231.
[2] 沈巧琼. 试论《商市街》中女性的生命体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209-212.
[3] 王纯菲. 生命体验的诗化文论--重估宗白华文艺理论的"生存"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128-13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