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5): 12-16.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路径依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李庆钧   

  1.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 出版日期:2004-10-20 发布日期:2004-10-20
  • 作者简介:李庆钧( 1968- ) ,男,江苏泰县人,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Online:2004-10-20 Published:2004-10-20
  • Supported by:
    江苏省教育厅“十六大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课题( 03SJD720003)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过程中初始路径选择非常重要,路径依赖性对达成理论目标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初始路径选择的关键,从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是解读人的生存状况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 路径选择,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 

  • B0-0

〔1〕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中文版序〔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1. 1-2.
〔2〕〔4〕〔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24, 30, 3, 5, 30-31.
〔3〕孙伯钅癸,刘怀玉. “存在论转向” 与方法论革命——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3): 14-24.
[1] 王南湜. 重提一桩学术公案:“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13.
[2] 阎孟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4-24.
[3] 孙民. 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及其当代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7-83.
[4] 季水河, 季念.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31.
[5]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72.
[6] 黎学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演进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04-108.
[7] 高文新,苗苗. 中国当代哲学建构方向的思考——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5-10.
[8] 郭忠义, 张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30-35.
[9] 顾祖钊. 再论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创新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42-151.
[10] 黄亚明.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何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22-26.
[11] . 社会现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20-24.
[12] 李兵. 艾思奇哲学观和哲学研究方法的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36-40.
[13] 张立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项思想史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6-21.
[14] 傅国强. 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研究的背景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17-19.
[15] 王雨辰.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重转换---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4-1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