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俗问题” ,主要是指基于民俗因素或反映为民俗形态的,社会群体或社会者组织的行为偏差或失范而引发或积聚而成的,有碍人的基本生存和生存中所必要的正常秩序并受到社会关注的矛盾以及与之相关的失调现象与异常事件。基于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强调“民俗问题”以及相关的民俗因素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社会要素。进而提出,“移风易俗”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体内容、基本主题和“关键词语” ,“民俗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所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辨风正俗”是解决好“民俗问题”的首要举措,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应予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在全国城乡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适时开展以“辨风正俗”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
〔1〕钟敬文. 民俗文化的民族凝聚力〔A〕. 钟敬文.民俗文学: 梗概与兴起〔C〕.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53. 〔2〕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0. 90. 〔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 毛泽东选集: 第1卷〔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5. 〔4〕鲁迅. 二心集〔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7. 〔5〕论法的精神〔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3, 41. 〔6〕曲彦斌. 民俗学应为社会进步作贡献〔N〕. 光明日报, 2002- 12- 24. |
[1] | 王立. 明清灾害文学书写与御灾信仰的精神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33-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