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的人口文学经历了从人口文艺到人口文学再到人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人口文艺起源于上古,它在原始生殖崇拜的宗教和哲学中强烈地表现出来;周代在生殖大典和“男女会”基础上形成了以始祖之歌、多妻之歌、多子之歌和男女会情歌为代表的人口文学; 在汉代,生殖神圣的思想成为《国风》情歌文学批评的基本价值准则,汉儒在人类学视野下形成了以《毛诗序》为代表的人口文学批评学。在人口学和人类学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上古人口文学和人口文学批评学,成为人类文学中的宝贵篇章。
中图分类号:
〔1〕朱狄. 原始文化研究〔M〕. 北京: 三联书店,1988. 〔2〕睡虎地秦墓竹简〔M〕.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0. 192. 〔3〕〔7〕十三经注疏〔M〕. 北京: 中华书局,1980. 64, 136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3. 2. 〔5〕诸子集成: 第四册〔M〕. 上海: 上海书店, 1986. 22. 〔6〕左传· 哀公十二年〔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8〕朱熹. 诗集传: 卷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 〔9〕亚· 莫· 卡尔- 桑德斯. 人口问题—— 人类进化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 194- 195, 81. 〔10〕战国策: 卷二十赵策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11〕莎士比亚. 皆大欢喜〔A〕.莎士比亚全集: 第二卷〔C〕.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191. 〔12〕文献通考: 卷七十七郊社考十〔M〕.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六三家诗拾遗提要〔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14〕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62. 〔15〕林惠祥. 文化人类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1. 337.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1. 〔18〕白虎通· 嫁娶〔A〕. 百子全书〔C〕. 长沙: 岳麓书社, 1993. 3571. 〔19〕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八四裔考五〔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20〕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卷二十五〔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
[1] | 张法. 凤风同字体现的中国思维特点与美学特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53-160. |
[2] | 梅显懋. 《毛诗序》以美、刺说诗探故[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57-1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