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什么是今天的马克思主义? 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与人们肯定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非科学”或“超科学”的成分相关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品质,但又不是科学主义,它是以存在与应当、科学与伦理的统一为其鲜明特征的。
中图分类号:
〔1〕〔3〕〔4〕〔5〕〔6〕〔7〕〔8〕〔9〕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 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 北京: 中国人民 2 大学出版社, 1999. 21, 8, 49, 73, 73- 74, 84- 85, 48, 48. 〔2〕黄楠森,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8 卷〔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6. 2. 〔10〕马克思. 资本论: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8. 〔11〕〔12〕〔13〕〔14〕〔16〕〔17〕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 312, 80- 81, 317, 335,306, 307. 〔15〕刘小枫. 施米特与政治法学〔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2. 87. 〔18〕路易· 阿尔都塞, 艾蒂安· 巴里巴尔. 读《资本论》〔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19〕〔22〕罗伯特· 韦尔,凯· 尼尔森. 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1-67, 67. 〔20〕刘小枫.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232. 〔21〕张文喜. 自我的建构与解构〔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58-376. |
[1] |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
[2] |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
[3] |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
[4] |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
[5] | 罗骞.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7-68. |
[6] |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
[7] | 刘少杰. 以实践为基础的当代空间社会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3-28. |
[8] | 赵万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再出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9-33. |
[9] | 王南湜. 重提一桩学术公案:“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13. |
[10] | 阎孟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4-24. |
[11] |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
[12] |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
[13] | 季水河, 季念.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31. |
[14] | 徐碧辉.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朱光潜后期美学观点的实践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87-198. |
[15] |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