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 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 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 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为此, 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
〔1〕戴星翼. 环境与发展经济学〔M 〕.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5. 〔2〕王松.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 314-315. |
[1] | 张俊山. 透视生产总值及经济增长的经济涵义和社会性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24-139. |
[2] | 王蕴, 卢岩.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关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25-133. |
[3] | 熊琼. 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法治方略--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60-66. |
[4] | 潘敏,王磊.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经济适应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45-49. |
[5] | 夏中义. 反映论与“1985”方法论年——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为人物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42-150. |
[6] | 曾军. 托多洛夫的结构主义时期为何如此漫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51-157. |
[7] | 王太高.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分析与立法借鉴——以《环境保护法》修改为契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65-70. |
[8] | . 经济转型与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协调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82-90. |
[9] | . 土地财政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及治理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02-107. |
[10] | .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开发路径的仿真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02-108. |
[11] | 范忠宏. 房地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31-134. |
[12] | 崔红. 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环境法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05-107. |
[13] | 孙久文, 李华香. 中国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11-115. |
[14] | 贾根良.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及政策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20-123. |
[15] | 毛世英. 论生态文明的历史进步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35-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