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中国联系性加强与对抗性加剧同时并存的城乡关系,是近代中国社会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这种二律背反的矛盾体的存在,不仅弱化了城乡关系中联系性加强所产生的对城乡发展的积极拉动作用,而且导致了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发展,及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低速缓进,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和农民运动的风起云涌,最终滞缓了近代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
〔1〕〔2〕〔10〕胡焕庸. 中国人口地理: 上册〔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4. 〔3〕黄仕诚.城市建设经济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4〕列宁全集: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8. 〔5〕宫玉松. 中国近代城乡关系简论〔J〕. 文史哲,1994, ( 6) . 〔6〕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4. 310. 〔7〕〔8〕王亚南.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0. 〔9〕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上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11〕张福记. 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12〕北平户口之新统计〔J〕. 工商半月刊, 1930,( 18) . 〔13〕郑庆平, 岳琛. 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14〕薛暮桥. 旧中国的农业经济〔A〕. 章开沅,罗福惠. 比较中的审视—— 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C〕. 杭州: 12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15〕王育琨. 中国: 世纪之交的城市发展〔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2. 〔16〕中华民国内政部. 中华民国内政部行政区域简表〔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47. 〔17〕张朋圆. 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 湖南省( 1860— 1916) 〔M〕. 台北: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1. |
[1] | 陈海懿.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代表选定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77-186. |
[2] | 张可云 李晨. 新中国70年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18-128. |
[3] | 刘云亮.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9-194. |
[4] | 晏 辉.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价值哲学的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22. |
[5] | 齐春风.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77-185. |
[6] |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
[7] | 严海建. 统一战线与青年运动:一二·九运动前后中共在北平私立中国学院的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204-212. |
[8] |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
[9] |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
[10] | 董红亚.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框架及趋势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7-114. |
[11] | 王立胜, 郭冠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8. |
[12] |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
[13] | 刘民权, 王曲. 国际互救型医疗卫生体系及中国未来的卫生援外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75-183. |
[14] | 张皓. 宋庆龄为新中国诞生所作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35-146. |
[15] |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
|